法家人性论的观点(法家人性论的主要观点)
法家人性论的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崇的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后天环境造成的不同而已。这种观点在当时来说是非常超前的,因为在封建社会,儒儒家思想一直是主流思想,所以孔子的这种说法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孔子的这种说法有很多漏洞,比如他说的“天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顺天而为”?等等。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儒家、法家对人性论的看法以及人性论合法的关系。
儒家: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
「然则朝四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
系统定义
系统名称:人性
前系统:思维
后系统:认识
上系统:观念
下系统:行为
系统接口:语言、态度
系统基因:利害
系统结构:理性、自我、感性
系统性质:攻击、独占、感同、矛盾、开创、觉悟
系统应用:人性律
一、人性的系统关系
本系统:人性-人之人。
释文:「人」-象形,有智力之动物。
「性」-前缀:心,内感器官,司感受及情绪。字身:生,由无到有。
*人感而生心,或事物因应变化必有的特征。
定义:人所具备的性质。
前系统:思维-人之天。
人有思维,是人性之本体。
后系统:认识-人之地。
人能认识,是人性之功用。
上系统:观念-天之人。
观念是人性运作之准则,若无观念,则无人类。
下系统:行为-地之人。
人性支配行为,行为表达人性之果。
二、人性的接口关系
系统接口:语言(理性接口)、态度(感性接口)
释文:「语」-前缀:言,所说的话。字身:吾,我。*个人口头表达的话。
「言」-会意字,从二从舌,二,古「上」字;舌,舌头。*由舌头上
所产生者,人所说的话。
定义:人用概念表达所认知之事物,以语音与他人沟通者。
释文:「态」-字身:能,作功的力。前缀:心,内感器官,司情绪及认知。
*心所做的功,人的作为和举止,引申事物的变化。
「度」-前缀:?廿,屋下之众。字身:又,手也。*屋下物众,人手
持分寸,测量以求知,衡量也。
定义:人以情绪、动作及声调表达自我立场。
从宇宙进化的立场,人类是过渡的接口,由物质过渡到精神,由感知过渡到理智,
由 *** 过渡到神性,以达宇宙真实。
过渡的接口分为空间与时间两大类:在空间上,人体是渺小的;在时间上,人生是
短暂的。但是人类却能凭借时、空的观念,不仅前溯亘古,后究将来;而且内查微隐世
界,外探无垠的太空。这样透过时空接口,由个体的物质结构,与宇宙能量变化的现象
交连,是为物质过渡到精神。再经由感觉与变化的 *** ,理解到环境发展的规律,感知
又过渡到理智。最后,当人终于能摆脱生命进化的原始阶梯,不再受物质生理驱使时,
则为从 *** 到达神性,直趋宇宙真实。
进化的旅程是双轨的,物质结构由单细胞生物出发,精神现象则由生命开始。当物
质结构的机体日渐精密时,生命现象也由简单的理化反应,进而有了生化的辨知效用,
直到抽象的感受、认识以迄理性思维。这种双轨的特性,在人性接口上,前级的感受,
可称之为「感性」,后级的思维,则称之为「理性」。
是以,要论人性,绝不可断章取义。感性、理性本为一体,物质、精神也不过各占
一端。在客观立场, *** 与神性是相对的,人性则为两者之折衷。
人是孤独的,必须藉彼此的「沟通」(详见〈行为论〉行为的接口)以扩充认知。
严格说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有【语言】一种接口,但是肢体动作、情绪表达也是一
种身体的「语言」,又称【态度】。为了讨论方便,下文凡指「语言」,仅限于人在经
过思维后、间接的理性接口;态度则指直接表达的感性接口。
在进化过程中,到爬虫类出现时,大脑已经具备相当的贮存量及反应能力。继续进
化到人类,大脑的容量较爬虫类又增加了数十倍,但那只是在外围的皮质层,「爬虫类
脑」还保持原状。
爬虫类脑位于延脑上方,皮质层则呈球形皱叠状,包在爬虫类脑的外面。胚胎发育
的前三周,所有脊椎纲动物,包括人类在内,其成长过程完全相同。其后开始分化,人
类皮质层大脑要到胚胎发育后期,才开始明显增长,成熟则还要等到出生以后。但是爬
虫类脑则没有太大的变化,足证其功能已经固定,是动物遗传的一部分。
爬虫类脑的功能,正是「食色」及安全之类,其位置离延脑最近,一旦有所需求,
直接就能产生反应。这种直接的反应,基本上纯属生理机能,只因人在经验中累积了一
些感受,在触发后产生心情的端绪,故称「情绪」。态度则是在有了情绪后,在沟通时
直接的、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以令他人有所认知。
态度与情绪的产生,系源于 *** 唤起记忆中的某种感受时,根据经验中利、害的程
度,传到丘脑下部后,会分泌一种激素, *** 脑下垂体产生肾上腺皮质促进素,可通过
交感神经、或经由血液传到肾上腺。当肾上腺获得皮质促进素后,视情况分泌两种荷尔
蒙,一种由中心的髓质部分泌,可与脑下垂体直接沟通,以调节强度;一种则由外围的
皮质部,分泌肾上腺素到血液中。
肾上腺素能 *** 心脏神经,加强心肌的收缩压与扩张压,促使血液循环加速。同时
又能促使血醣增加,呼吸加速,以应付外来突发的紧急状况。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表
现在人体、或者在面部和器官上的,则是心跳、脸红、声粗、瞳孔放大、身体颤抖、呼
吸急迫等程度不同的现象。
上述现象的发生,大约需时四分之一秒,此时受到血液加速的影响,大脑充血,神
经亢奋。感官对 *** 的感觉特别敏锐,注意力休极度集中,以致大脑的网络功能受阻,
思考、判断能力连带受到影响。严重时,人的理性完全丧失,行为会失去控制,而做出
人类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事情。
皮质层大脑的结构复杂,经过各种讯息的交集后,尚要透过语言区,利用概念网络
加以分析判断,才能思维。在进化的策略上,金字塔由下向上堆栈的结构,是最为稳妥
的方案。因此,大脑真正的功能,对金字塔中安全系数最高之多数人而言,祗是备而不
用。只有暴露在环境中的侧面或顶端,受到压力最大,全靠思维的反作用力,在怀疑、
理解、判断下,经过相互的沟通,能摆脱爬虫类脑的人,才会「更上一层楼」。
人类实由禽兽演进而来,借着态度及语言,相互沟通,向下一个阶程探索。想跨越
这道亘古恒存的时空鸿沟,要经由悬挂在峻岭怒溪间、艰难巇险、步步惊魂的索桥,这
绝对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
在桥的这一端,是不计其数、蒙眬无知的大众。上桥的人,有的惶惑惊惧,有的战
战兢兢,更有人犹豫彷徨、不知所措。而在桥的另一端,竟是空谷!空谷尚有足音,足
音亦为接口,问题不过是接口的理解而已。
语言正是这种沟通的工具,将语言记录下来,即为文字。语言可供桥上众人沟通,
相互交换经验,由无知而有知,共同渡过难关。然而,真能有所帮助的,是那些已安然
渡过索桥,隐身在碎石堆中的前人。有心之人,早将各种人生的认知,书之于文,传衍
至今,更将传至千秋万世。
三、人性的基因
系统基因:利害。
释文:「利」-字身:禾,谷物。前缀:刀,有刃的工具。*收割禾苗时,刀
须锐利,引申好处也,功效也。
「害」-前缀:?,家也。字身:丰口,口盛,言多也。*家中言多,
伤也,象征祸起于微,不利也,怕也。
定义:某一系统对能量变化,达到该系统时空极限的判断结果。
感官接收 *** , *** 能量若大于感官负荷的极限,就是「害」。若 *** 能量符合感
官之默认值,则为「利」。害是直接的,立可辨知,利是间接的,有多种可能性:当有
害的情况发生时,将「害」去除即为「利」。若在无害的情况下,当感官电压增高时,
如能及时疏导此电势,则此刻的感受亦为「利」。
比如食物之所以有利,是因先有饥饿之害,而食物能消除饥饿之害。金钱之有利,
是因为人困于贫穷之害。爱之有利,是基于身心压力之害的解除。
又如「痒」是一种生理 *** ,乃因生化电流的脉冲间,有明显而些微的连续中断变
化。这种变化很容易吸引注意力,令人难以忽略。要消除痒,必须藉压力化断续的电流
脉冲为连续电流。这时,感官所获得的感觉,就是「 *** 」。人以 *** 为利,是因为在
生理设计上,多利用「痒」来诱导一些本能行为的进行。
生命体经过进化,对利害有自动调适的机能。害经历多了,对害的恐惧便降低;利
获得太多,感受变得麻木,默认值随之增高,利的条件也越来越难满足。
这些经验的累积,会形成一种心理状态,而对利害有了较高层次的认知,产生感性
或理性的意识型态。
以个体为一封闭系统,针对不同的对象,分析如后:
时间的极限为某一数值:感性接口,生存到极限为利,反之为害。
理性接口,对生存的认知为利,不知为害。
空间极限为物质占有 :感性接口,物质丰富为利,少或无为害。
理性接口,以大环境安危之是非为利害。
精神的极限为认知状态:感性接口,认知单纯为利,反之为害。
理性接口,认知完整为利,反之为害。
生活的极限为变化状态:感性接口,变化多且大为利,反之为害。
理性接口,变化少且小为利,反之为害。
社会地位的极限为尊卑:感性接口,自我被尊重为利,反之为害。
理性接口,尊重有能有德者为利,反之为害。
由上可知,利害取决于判断者之立场,以及立场之大小。感性是以个体为立场,理性则以群体为依归,这是人性中最矛盾的关键,但也正是宇宙发展的动力。
四、人性的三才结构
系统结构:理性、自我、感性。
释文:「理」-前缀:玉,美石。字身:里,长度。*玉脉密实,有纹路有规
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认知。
「性」-前缀:心,内感器官,司情绪及认知。字身:生,起始。*人
所认知之起始,事物之本也。
定义:因规律而有的性质。
释文:「自」-象鼻之形,象征人反指其鼻,代表本人,来源。
「我」-象持戈英勇之形,持戈者,我,本人也。
定义:主观个体之反称词。
释文:「感」-字身:咸,同也。前缀:心,内感器官,司情绪及认知。*人
同此心,接受到 *** 的影响力。
「性」-前缀:心,内感器官,司情绪及认知。字身:生,起始。*人
所认知之起始,事物之本也。
定义:因感受而产生的性质。
在人性的三才结构上,人以【理性】为规律,以【感性】为基础,【自我】浮沉其
中,或上或下,有悲有喜,正是千古人生的剪影。人性决定了人的格局,有的深闭在精
雕细琢、不过方寸的堡垒之中;也有人能逍遥自在,来去自如。
人之身体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原是宇宙进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一种方式。人体也
就是「体」,无「体」则无「用」。从另一方面来说,能量变化由压力产生质量,质量
是物质的基础,也正是能量的「体」,故能量也有体有用。
因为人体建筑在物质基础上,所以「人体」能与「能体」在同一层次沟通,而得知
宇宙变化的脉动。这种沟通,是在生理预设的利害基因下,人有所感受,故称感性。感
性是封闭的、独特的,是在宇宙中无穷无尽的时空坐标轴上,对能量变化作巨细无遗的
侦测、记录之监督站。
这个监测站必须是自动自发的,必须有足够的「利基」,否则监测站易设,而监测
人员难觅。在几十亿年的进化后,各种生命体之站址已峻工,这时「自我」粉墨登场。
「自我」的私心即为「利基」,水浑鱼自肥,进化大业欣欣向荣焉。
待监测开始,人类最先学会的,是彼此间语言文字的交流。最后终于有人觉察到,
「自我」是观测者,也是被观测的对象。再经过几千年的观测记载,人类建立了无微不
至的精神文明,由「体」之「用」可知,最初单一的坐标,已联结为完整的坐标系统。
于是,人又有了客观观念,客观是整体的规律,观念则来自「自我」的认知。这种
由自我中心认知到客观规律的性质,是称「理性」。人如不具理性,就相当于不能胜任
的观测站,站中人只顾观测,而不能与整体联网互通。
人之初生,全赖感官接触世界,在其经验认知形成之前,绝对是唯物的。然而,物
质又是什么呢?除了维生之外,它也代表着一种讯息,这种讯息只有靠理性思维,人才
能认知理解。因此,人性的三才结构,也相当于由物质世界进入精神世界的桥梁。
感性是当前的、现实的,理性是开创的、无限的,自我则居其中,调和鼎鼐。感性
过重,将陷入漩涡,理性挂帅,则流于空洞,自我必须兼顾彼此,权衡轻重。感性又是
相对的、含糊的,理性则属验证的、分析的。不具理性的人,因为不了解这些特性,经
常追求一些似是而非的幻梦,更增人生的迷茫。
最常见的是,很多人全力追求「快乐」,却不愿接受「痛苦」的洗礼。殊不知,如
同电磁场一般,快乐、痛苦只是两种不同的极性,互补互成,缺一不可。因为当神经紧
张,强度超过感觉阀时,对人的感受而言,即为「痛苦」。而神经由紧张到松弛的刹那
之间,人的感受称「快乐」,其目的是诱使人选择松弛的后果,以利生存。
观察动物的行径可知,当血液循环加速时,其肢体动作快速激烈,感官反应灵活,
呈现一种兴奋状态。这必须先有不利的环境 *** ,激起了生存的本能反应。不利的环境
*** 导致痛苦的感受,因为痛苦,生理才会调集血液,以提高肌肉及神经的反应效力。
而这种状态对人而言,即是「快乐」,它其实是一种生理诱饵,予人以求生的意志。
因此,没有神经紧张的痛苦在前,就得不到血液冲击时的快乐。而痛苦的程度,适
与快乐的速度成正比,「痛快」一词,正是最佳的写照。
五、人性的性质
人性的性质有六:攻击性、独占性、感同性、矛盾性、开创性、觉悟性。
释文:「攻」-字身:工,善其事也。前缀:?,击打。*以击打为工作,用
兵征伐,平服也。
「击」-字身:殳,古兵器,用殳,施力。前缀:手,人的上肢。*以
手施力,打也,系统之间接触施力。
定义:一系统主动向外施力、作功的行为。
释文:「独」-前缀:犬,狗。字身:蜀,虫之孤也。*犬喜相斗,家犬多随
主人单一行动,引申为单。
「占」-前缀:人,行为。字身:占,擅据。*人擅据之,取得也。
定义:一系统维护既得利益的行为。
释文:「感」-字身:咸,同也。前缀:心,内感器官,司情绪及认知。*人
同此心,接受到 *** 的影响力。
「同」-字身:?一,合于一。前缀:口,出入口。*出入口合于一,
相共,相等,一致也。
定义:一系统与另一系统透过接口,发生共振现象。
释文:「矛」-古兵器名,长柄,一端有利刃。
「盾」-象古兵器之形,用来捍身蔽目,即「藤牌」。
定义:系统中某些因素,呈相互对立的状况。
释文:「开」-前缀:门,房屋的出入口。字身:开,两干相并也。*门并列
而动,系统之运作,时间始态,空间解放、远离,广大态。
「创」-字身:仓,匆遽。前缀:刀,有刃的工具。*急用刀,伤也;
又事件的开始。
定义:一系统激活另一系统的时、空始态。
释文:「觉」-字身:臼爻?,学字之首,待学,蒙昧也。前缀:见,见到。
*见到自己蒙昧之处,感受到,意识到。
「悟」-前缀:心,内感器官,司情绪及认知。字身:吾,我。*心认
知我,引申觉醒也,明白也。
定义:人意识到自我真实的感受。
【攻击性】承袭自动物界,人的大脑与延脑之间,有一「爬虫类脑」,能激发肾上
腺素之分泌,藉以调动肢体能量,用以自保。骄傲、自大、狂妄皆属此类。
【独占性】亦来自动物遗传,一方面是生存领域的认知,另一方面是母性的护犊本
能。攻击性是积极的,独占性则属消极,前者由雄性荷尔蒙所支配,后者则受雌性荷尔
蒙的影响。荷尔蒙虽然可以决定男女性别,但在人体中,两者只是比例上的差别而已。
人的依赖、迷恋、妒嫉等感性,皆属于此类。
【感同性】源于能量的共振,是一种惯性,是生物学习的能力,也是群居生活的感
应后果。在长时期的进化中,感觉器官因相同状况的反复惯性,与运动神经导通,最后
直接相连。如在生活过程中,幼体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母体,母体的行为动作,会 *** 幼
体先天相连的运动神经而重复之,是谓学习。感同性又具有影响力,例如在团体中,上
行下效、马首是瞻、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等行为皆是。
在感性上,人因感同而能「将心比心」,也可能「见贤思齐」。感同又是急功近利
的前奏,如见人之贤,不思得其贤,只求得人之尊重,且希望不付代价,就有成果。而
在理性上,它是一种疏导的力量,能感同该社会的文化思维。基于矛盾性与互补,人的
感性与理性经处常在挣扎与妥协之中。又基于感同性,人有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但难
免又把自我利益放在第一。
【矛盾性】则源于人的结构,人有先天的生理机体,是为感性;又有后天学习的认
知,是为理性。感性唯我,是私心;理性趋向时空的极限,是公理。根据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矛盾性又兼具互补性,任何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以及在人类团体中,每一个成员
之意识行为,都有互补性的现象。
比如说,在任何团体中,有人谋私图利,就有人愤而为公;有人牺牲小我,就有人
乘机渔利;有人唯唯诺诺,就有人坚决反抗;有人称王谋反,就有人高举保皇旗帜,斩
贼除妖。无怪乎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开创性】是人类意识的特性,在天理「组合律」与「作用律」中,宇宙进化到人
类意识,能量层次已成为知识的一部分。人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在适当的时空中,因排
列组合的机缘,将某些知识归并到适切的位置,以 *** 意识进入下一阶段的状况。
【觉悟性】是因人生各阶段不同,从经历中得到的认知。当人能「意识」到一个独特的中心-「我」,且以「我」利用经验,决定行为,是为人:
人=机体功能+我之意识
人之机体功能毋庸赘述,「我之意识」却是哲学上的一大难题。佛家认为「我」来
自虚无,归于空幻,此说无助于人的认知。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有
部分道理,但仍嫌不够透彻。
〈思维论〉中曾经说明,思维是一个时空交叉点上能量变化的现象。对天理说来,
宏观上只有能量变化,能量变化必产生功率。在人的立场,时空是认知的基因,其中空
间是指当前的机体功能;时间则指经验累积的思维认知。这两种接 *** 集的一刹,对人
的认知而言即为「我」,因此,「我」相当于:
我=当前的机体功能+过去的思维认知
在「我」之中,有两个时间定义:一是当前,一是过去。相较于时间的三才结构,
其中少了未来。所以,在时间立场,人是不完整的。正因如此,时间是「我」所面临的
首要的问题。未来不可知,「我」即忐忑不安;时间不够用,「我」便焦燥烦恼;再若
时间太多,「我」无法面对未来,便逃回虚无的过去,逃之不尽,于是痛苦丛生。
「我」只是全部能量脉动的一小部分,唯有各部分的总和,才是宇宙。当「我」的
思维贫乏,与宇宙本体隔阂,无法通达整体时,就是「迷惘」。人唯有努力学习,寻求
通达宇宙真实的途径,「我」才能臻完美、圆融的境界。
人生之不幸,是惑于「我」的无知,不思努力,但求速成。有人以为斲灭感性,便
是神性;有人紧抱自我,以为得到「神通」、「福报」,就有神性;更有人信口雌黄,
满口经典,金装玉戴,旁人吹之奉之,便自命为「神」矣!
前述人之性质,前三者攻击、独占、感同皆属感性,后三者矛盾、开创、觉悟则属
理性。即令人有理性,感性仍存,唯有控制感性,彰显理性,才能戮力思维,成为一个
「真人」。控制感性是指免于物质诱惑、权利束缚、自我膨胀、好逸恶劳。彰显理性则
为免于愚迷盲从、投机求速、固步自封、穿凿附会。
在理性上,人即令深知「道」是宇宙真实、「神」是人的期盼、做人须守本分、求
学永无止境,但在感性上,基于身心结构,人难耐艰辛,遇到困恼,宁愿自我麻醉,诵
经打坐,停顿在虚无之中。
人居于天地之间,生就这种理性、感性的矛盾本质,人生必须时时接受这种「天人
交战」的考验,直到「天人合一」,才算完成了这段历程。
这一段历程,原则上可分六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人生的表现各有特色,大异其
趣。如以单一事件来分析,任何人在任一阶段中都会有雷同的反应模式。但对连续事件
而言,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行为轨迹,而且与各阶段连成一气。
兹以时序为「经」,阶段为「纬」,将「人性」纳入下面各「格」之中:
?空白期:
从初生到启蒙之前,纯然是生理的成长期。在这个阶段中,家庭环境、亲人习
性等影响,逐步开始铺设个人的「心理」基础。
在反应模式上,人在空白时期,食物的需求强烈,肢体活动持续不断,对新事
物好奇而不能持久,自制能力阙如,自我认知不够明确。
身心发展无绝对的进度,感官对动态 *** 的适应性、灵敏度及活动量,端视周
边环境所提供的讯息多寡而定。原则上,每一个体生理能量的大小,与环境中动态
*** 的变化程度,应呈等比成长。
?启蒙期:
一般儿童以六岁左右为启蒙期,启蒙期应该就学,如果失去就学机会,人的心
智发展将受到阻碍,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大多数人将无法进入第四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影响最大的,是学习的环境与玩耍的团队。心理上,人已经在
学习中调适,诸如在团体中的地位,能力发展的方向,以及性格的形成等。
由于社会早已是人为环境,而人又经常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识型态,所以启
蒙期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为干扰。
干扰之一,是师长的态度,其影响则是学习的得失。干扰之二是家长的地位,
其社会价值观,经常左右子女的方向。干扰之三是同伴的行为,基于各人家庭环境
的不同,每个人都已养成殊异的习性。而人在启蒙时期,没有判断能力,非常容易
受到沾染,万一习性与自身之环境不合,会造成矛盾冲突。干扰之四,为大环境因
素,诸如政治、宗教及社会意识等。
此时感官发展迅速,好奇心盛,记忆力强,反应力极需锻练。但由于生理尚未
成熟,心理也刚萌芽,各种 *** 以略为超过其负荷程度为宜。过高会导致恐惧,过
低则将失去吸引力。在反应模式上,食物及肢体活动的需求更强,环境的认同感增
加,羞耻心触发了自制力,自我认知开始形成。
?青春期:
地缘关系是影响青春期迟速的因素,在热带及亚热带,因为气温高,人到了十
一、二岁,青春已经到临。早熟不利于身心的发展,但却有利于人种的繁衍。
显然,在「组合律」下,宇宙有多种进化策略,本节仅就中庸的模式讨论之。
从十六、七岁开始,大约十年的时间,是人的青春期,也是感性时代的高峰。
这时人的生理成熟,性征 *** 着「爬虫类脑」,几十亿年以来形成的遗传机能,逼
使着每一个青春儿女,担起传种的任务。
这时,人性的主导者,是性荷尔蒙,一种无法遏止的冲动,持续不断地在血管
中冲刷。在感官上,性征的互补作用决定感受的好恶。在心理上,情绪的起伏成为
调适的依据,故而幻思、憧憬,一切微妙的感受,都成为人生过程中,必要且不能
避免的动力。在智力上,此时期几乎是停顿的,除非能将「性」的强大诱因,转化
到怀疑思维的方向。否则,人生唯一的归属,便是散播下一代的种子。
这个时期,是生命的分水岭,也是进化矛盾的开始。为了情爱的占有,人变得
极端而多变。好争、好斗、好炫耀自己。把全部体力及精力,毫无保留地宣泄在取
悦异性上。这个转折点的契机,几乎可以决定人生的方向,只是前文也曾说过,人
生的轨迹还要看每个时期的遭遇而定。
在很多童话或文学作品中,作者都曾经历过这段青春的狂热风暴,为了讴歌这
段极为真实,但却与整个人生大相径庭的感受,只好不得已地记录下他们难圆的期
望:「从此,他们过着快乐美满的生活」。再不然,为了要表达春花之美,秋月之
清,干脆让青春热恋中的男女,从此香消玉殒,永远受到后人的怀念。
青春期是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 ***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
1、反对礼制
法家思想注重法律,提倡依法治国,反对儒家思想的礼。法家思想认为,贵族和权贵垄断了经济,政治的利益,侵害了农民的利益,这是不公平的现象。法家提倡土地私有,按劳分配。法家思想认为如果继续沿用腐败的礼制,这是不先进的,不公平的。
2、重视法律的作用
法家重视法律的作用,提倡明确物的所有权,大家鼓励人们除暴安良,立战功,从而使一些不法分子微思极恐,促进社会的发展。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1、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2、法律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 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3、“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4、“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5、“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6、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这点应注意,在秦一统六国,天下人心涣散,各国贵族伺机作乱时有积极意义,但后来意义不大,甚至可以讲是缺点)
儒家“人性人本”道家“无为而治”法家“行为规范”内涵之精髓如何理解
道家的主张什么都不用做,任由事情发展;法家的是什么都要管,都要有行为规范来约束;儒家的就好啦,主张以人为本,只有适合人发展的才是好的,也可以说是介于上面两者之间的,是一种中庸的观点
gao nan
儒家“人性人本”道家“无为而治”法家“行为规范”内涵之精髓如何理解
gao nan
道家的主张什么都不用做,任由事情发展;法家的是什么都要管,都要有行为规范来约束;儒家的就好啦,主张以人为本,只有适合人发展的才是好的,也可以说是介于上面两者之间的,是一种中庸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