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鉴:日本史-江户时代-1
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德川将军家统治日本的时代。也称为德川时代。这个时代的将军家政府(武家政权)被称为江户幕府或德川幕府。
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
虽然也有“藩政时代”的别称,但这个词多用于指代江户时代某个藩的领土地域的乡土历史。
1865年(庆应元年)或1866年(庆应2年)费利切·贝尔托在爱宕山拍摄的江户全景。由人工着色的5张照片连接而成。
时期
江户时代的期限主流的说法,在1603年3月24日(庆长8年2月12日),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在的东京)幕府成立后,1868年10月23日(庆应4年/明治元年9月8日)的“一世一元诏书”的发布(向一世一元制过渡),步入从庆应到明治之间的265年的江户时代。
关于始发期,也有人认为是以丰臣秀吉薨逝的1598年(庆长3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获胜的1600年10月21日(庆长5年9月15日)或丰臣氏灭亡的1615年(元和元年)为开端的。
江户时代终止时间有佩里入侵的1853年(嘉永6年)、或桜田门外之变的1860年(万延元年),或德川庆喜大政奉还明治天皇的1867年11月9日(庆应3年10月14日)的说法。也有终止于,王政复古的大号令宣布根据明治政府成立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或者江户开城的1868年5月3日(庆应4年4月11日),或者废藩置县政策果断执行的1871年(明治4年)的说法。
沿革
江户时代初期·前期(1603年-1700年)
德川家康(1543年2月10-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将、战国大名、天下人。安祥松平家第9代家主,德川家和德川将军家,御三家的始祖。旧称松平元康。为战国时代画上句号,被朝廷委任为征夷大将军,1603年,延续260多年的江户幕府正式成立。是战国时代三杰之一。
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后,在自己的领地江户开设幕府,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由此诞生。平定丰臣秀吉死后政局的混乱,致力于产业、教育的振兴等政策的同时,通过大坂之阵(大坂之役)消灭了丰臣氏势力。平安时代以后,持续了近700年的政局不安迎来了终结。确立了此后260多年持续的长期稳定政权的基础,日本进入了“元和偃武”的和平状态。
设立之初,幕府的运营体制被评价为“村长制”,沿袭了德川家的家政,但在宽永10年左右确立了“老中”(老中是江户幕府常设的最高职位。从2万5000石以上的谱代大名中任用,多名以月番制掌管政务,而头人(老中首座)作为事实上的执政主导幕政。)、“若年寄”(仅次于老中的重职)等持续到末期的制度。曾经是德川家康和臣臣政权同事的大名(领主),被视为外样大名,虽然也有拥有广阔领土的大名,但远离关东和近畿地区等要地,不再像从前的武家政权那样参与幕政。德川氏一门的亲藩大名虽然拥有大领,但不参与幕政,由关原之战以前就侍奉德川家的谱代大名·旗本来运营幕政。根据武家诸法度,大名被严格控制,大名也被改易处分,失去大领的事情屡次发生。京都、大阪、长崎等全国重要地区作为直辖领(天领)不设大名,由幕府官员进行统治。对朝廷实行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和京都所司代的统制,不能采取自立的对外行动。
皇居(旧·江户城)富士见橹,1659年(万治2年)筑造。
另外,和平,使大量的士兵(武士)非生产性的军事活动转为行政活动,广域的新田开发在各地举行。因此,从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和长期持续增长的经济爆发式的发展,高速增长时代开始了。
以德川家康的名义发行的与荷兰的通商许可证(附有庆长14年7月25日(1609年8月24日))
另外,在江户时代,对外在长崎出岛(明清)、荷兰、中国的交流、和以对马岛藩为中介的与李氏朝鲜的交流之外,采取不与其他外国交流的锁国政策(但是,实际上是萨摩支配的琉球王国带来的对中国贸易和渡岛半岛的松前的北方贸易是存在的)。
传教士驱逐令,丰臣秀吉已经发布,但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契机的岛原之乱中,基督教与农民起义(中世纪的国人农民起义和近代的百姓拥有农民起义的中间性质的东西)的结合,因为镇压有困难,强烈认识到基督教的危险。
另外,在这期间,荷兰为了独占对日贸易,对西班牙等天主教国家有日本殖民地化的意图,向幕府提出了危险的建议,这也对幕府产生了影响。在中国,同样的政策被称为海禁政策,但中国的海禁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包括沿海地区的倭寇在内的海盗,以及禁止海上的秘密贸易,与日本的锁国政策也有不同的一面。但是,也有人认为日本的锁国和中国的海禁一样,比起锁国,海禁更合适。在闭关锁国政策实施之前,日本人的海外扩张非常显著,在东南亚形成了很多日本町。另外,也有像前往泰国的山田长政那样,在那个国家受到重用的例子。
但锁国后,日本采取了重视国内的政策,基本上形成了国内自给经济。因此形成了以三都为中轴的全国经济和以各地城下町为中心的藩经济的复合型经济体系,各地的特产主要集中在大阪(被称为天下的厨房),然后向全国扩散。元禄时代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繁荣。这个时代在文学和绘画方面也诞生了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松尾芭蕉的俳谐、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菱川师宣的浮世绘等。这种在元禄时期开花的文化被称为元禄文化。
江户时代中期(1700年-1750年)
越后屋的传单(日本最早的广告)
元禄期-正德期
元禄时代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货币经济在农村渗透,首先(桑、漆、丝柏、楮)、三草(红花、蓝·麻或棉质)等商品作物的栽培,渔业是上方捕鱼法推广到了全国,在濑户内海沿岸,入浜式盐田被拓开,盐的量产体制完备,流通到各地。手工业中棉织品发达,传统的绢织品中出现了高档的西阵织。另外,滩五乡和伊丹的酿酒业、有田和濑户的窑业也得到了发展。不久,18世纪作为农村工业的批发商制家庭工业在各地兴起。
在人与物的流动变得活跃的过程中,城下町、港口城市、驿站町、门前町、鸟居前町、矿山町等各种各样性格的城市在各地诞生。
在这个意义上,江户时代的日本是“城市时代”的评价,“纵观全世界的历史,没有像日本的江户时代那样有计划地大量建造城市,新建造的城市在社会结构中成为中心的例子。“
18世纪初的京都和大阪都拥有近40万人口。同期的江户,人口达到100万左右,不仅是日本最大的消费城市,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据说当时连接江户和大阪的东海道,在18世纪是世界上行人最繁忙的道路。
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的“日本桥”
这种经济的发展,院内银山等矿山开发的金、银、铜被大量生产,替代日本国外的大量物资进入日本,进入18世纪呈减产枯竭的趋势。
与此相对应的是新井白石的海舶互市新例(长崎新令)。他认为,从幕府开设到元禄期间,为了长崎贸易的结算,金币国内货币量的四分之一,银币丢失了四分之三,参考了长崎奉行大冈清相的意见书,颁布了这一法令。其主要内容是限制进口和促进商品国产化,限制进入长崎的外国船只的数量和贸易额。清朝船只每年限制为30艘,交易额限制为白银6000贯,荷兰船只每年限制为2艘,交易额限制为3000贯,并鼓励过去进口的棉布、生丝、砂糖、鹿皮、绢等商品国产化。
德川吉宗的幕政(享保改革)
德川吉宗(1684年11月24日),江户幕府第8代将军(在位:1716年- 1745年)。就任将军以前曾担任越前国葛野藩主、纪州藩第五代藩主。
成为第8代将军的德川吉宗,是纪州德川家出身,对一直以来主导幕政的谱代大名毫不顾忌地大胆地进行了立足于农本主义的政治改革(享保改革)。
最令吉宗操心的是米价的稳定。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作为各种物价基准的米价持续下跌(米价下跌,物价上涨),以米价为俸禄单位的旗本、御家臣的贫困变得显著。因此,他一方面通过节俭令抑制消费,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新田来增产大米,采用定免法来稳定收入,颁布上米令,公推堂岛大米协会等。这就是他被称为“美国将军”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进行了控制财政支出,录用有为人才的足高制、放宽汉译洋书禁运、奖励红薯种植、设立标准箱等改革。
幕府财政健全化,1744年(延享元年),是江户时代通过最高的税收,但朝贡税率固定化和贡八九月的重科和严重的征收。
另外,由于过度的节俭,百姓市民的不满,导致折叠的享保的大饥荒(享保6年(信州浅间山火山喷发),该7年,该17年),也有百姓农民起义频繁发生。对于这些,享保6年(1721年)6月,“村民须知”,享保19年(1734年)8月,通过代官的触电书等法令进行管制。从宝历(1704 - 1710年)到享保(1716 - 1735年)之间,共发生了40次左右(实际上更多。平均每年约2次)。这样,土地资本为基础的,而不是土地所有者独自统治阶层的立场的武士的生活稳定,稳定增长政策不一定是无法很好地融合,金融紧缩政策出台的经济压迫不景气慢性化了。
再者,“朱子学只不过是虚妄的臆测而已”,批判朱子学的荻生徂徕。1726年(享保11年)左右,吉宗提交了政治改革论‘政谈’,徕政治思想的具体体现,这是日本思想史中推进政治和宗教道德的分离划时代的著作,这也使后来的脑海论将全面展开。
另一方面,1724年(享保9年),大阪的富商以朱子学为中心设立了学习儒学的怀德堂,之后作为幕府官许的学问所一直延续到明治初年。
1730年(享保15年),石田梅岩提出了日本独有的道德哲学心学(石门心学)。享保年间,是在学问、思想上都有了新的发展的时代。
另一方面,在超长期的政权稳定,特别是前一百多年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商人阶层得到了发展,在学问、文化、艺术、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变得活跃,确立了延续到现代的传统。
江户时代后期(1750年- 1850年)
田沼意次的幕政(田沼时代)
田沼意次(1719年9月11日-1788年7月27日),江户时代中期的旗本,后来是大名,江户幕府老中。是远江相良藩的初代藩主。相良藩田沼家初代。
由于享保改革的年贡增征政策,幕府财政虽然增加了年贡收入,但在宝历年间(1751年- 1763年)达到了顶点,再次出现了僵局。为了打破这一局面,田沼意次在已经发展起来的商品生产、流通中找到了新的财源,并试图进行更大规模的新田开发和虾夷地开发。
田沼改变了过去依赖农业的体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为了掌握商品的生产、流通,降低物价,将手工业者的伙伴组织公认并奖励为股份伙伴,并向其征收运上、冥资等税金。作为专卖制实施的立足点,设置了多个被称为座的组织,将各领域的销售垄断权授予黄铜座等座。通过町人资本的印沼、手贺沼的开垦事业,进而推荐长崎贸易,特别是通过俵物等出口商品的开发来抑制金银的外流。此外,还奖励兰学,根据工藤平助等人的提议,将最上德内派遣到虾夷地,调查新田开发和矿山开发,以及通过阿伊努对俄交易的可能性。
这些在当时来说极其先进的内容在内的现实、合理的政策,但因松平定信等敌对派的“贿赂”政治和消极运动,广泛的大饥荒重叠百姓发生农民起义和下台了。18世纪是北半球寒冷化的小冰期时代,这也加剧了饥荒。
松平定信的幕政(宽政改革)
松平定信(1759年1月25日-1829年6月14日),江户时代中期的大名、老中。陆奥国白河藩第3代藩主。定纲系久松平家第9代户主。相当于江户幕府第8代将军德川吉宗的孙子。1787年到1793年进行了宽政改革。常说定信彻底推翻了田沼的经济政策,但与田沼政权的连续面也受到重视。
接着批判田沼政治的松平定信在1787年(天明7年)登场,推行立足于农本主义的宽政改革。为了消除田沼时代的通货膨胀,推行朴素节俭和风纪管制,实行紧缩财政。由于采取抑商政策,股友被命令解散,大名有义务围米,根据旧里归农令流入江户的百姓回到了出身地。此外,还颁布了弃捐令,试图救济旗本、御家臣等,保守、理想主义倾向很强。
在对外对策上,将林子平的虾夷地对策作为颁布处分进行处罚,并完全拒绝了将漂流者大黑屋光太夫送走的俄国的亚当·拉克斯曼的通商要求,采取了强硬的锁国姿态。
虽然也实行了七分积金、设立行人寄处等今天所说的社会福利政策,但统制思想和文艺,整体上对町人、百姓严格,过度保护旗本、御家臣的政策,招致民众的离叛。另外,由于放弃重商主义政策,田沼时代健全的财政再次恶化。
文化·文政期(大御所时代)
德川家齐(1773年11月18日-1841年2月27日),江户幕府的第11代征夷大将军(在位:1787年- 1837年)。
松平定信辞职后,从文化文政时代到天保年间的约50年间,政治实权掌握在第11代将军德川家齐手中。家齐将将军一职让给其子家庆后,继续掌握实权,因此这种政治被称为“大御所政治”。家齐的治世,当初继承了俭朴节俭的政策,但由于货币恶铸而产生的收益,使幕府财政暂时得到了滋润,之后便流于大奥的华美生活,幕政陷入了散漫经营的状态。上述的异国船打拂令也是家齐时代颁布的。
另一方面,商人的经济活动变得活跃,以都市为中心的庶民文化(化政文化)繁荣起来。但是,农村贫富差距扩大,各地农民起义和村方骚乱频发,治安恶化。
1805年(文化2年)设置了关东取缔役。水野忠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地农民和商人的起义、打砸抢、强诉,历年都有发生。
文政6年(1823年),由摄津、河内、和泉等1,307个村庄发起的国家诉讼,要求自由出售棉花、自由出售油菜籽,规模空前,改变了迄今为止的经济状况。
继续发展经济活动和土地资本体制的行政官武士过分涵盖各政府(各藩)和结构性矛盾的内涵,同时也讴歌了“太平世”的江户时代,也迎来了19世纪和迅速制度疲劳引起的僵硬化开始引人注目。另外,从这个时候开始到昭和前期,国内进入小冰河期,1822年(文政5年)隅田川结冰。
而且根据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西方国家正在迅速现代化,并从各自的政治经济情况大航海时代的单纯“冒险”,而是为了自己的产业的资源和市场要求世界各地为了获得殖民地的进军开始了。在远东地区、日本近海,欧美船只出没的次数也增加了。
例如,明和8年(1771年),佩纽夫斯基泡沫、奄美大岛、漂流、安永7年(1778年)、俄罗斯船虾夷地厚岸来日松前藩要求通商、宽4年(1792年)俄罗斯使节拉克斯曼,伊势的漂流民马桶盖光太夫护送等的根室来日,要求通商,幕府在日本和外国的外交途径寻求外国使节和船的接触,1825年(文政8年)在异国他乡船驱逐令等,实行锁国政策的继续进行。文政2年(1819年),幕府将浦贺奉行增加到2名。
动乱的天保期
水野忠邦(1794年7月19日-1851年3月12日),江户时代后期的大名、老中。肥前国唐津藩主,后远江国滨松藩主。1841年开始进行天保改革而著名。
大盐平八郎临终之地
从1832年(天保3年)开始的天保大饥荒蔓延到全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充斥着穷困的人们,出现了很多饿死的人。
1837年(天保8年),大阪町奉行所的原与力大盐平八郎对幕府的束手无策感到愤怒,在大阪发动了武装起义。跟随大盐的农民也很多,蔓延到地方,给幕府和诸藩带来巨大冲击。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家齐死后的1841年(天保12年),老水野忠邦幕府为了加强权力的天保改革被称为财政重建的诸政策实施了。但效果都是薄,特别是上知令在幕府财政的稳定和国防的充实和两侧发起挑战的欲望性的政策。但从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对受到阻碍。忠邦仅仅3年下台了。
幕府作为天保改革的一环,对幕领提出御料所改革。这个改革方案是让代官重新调查幕领的全部耕地,谋求年贡的增收。对于这个改革方案,了解当地实情的代官们认为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由于清朝在鸦片战争(1840年)中战败,忠邦于1842年(天保13年)7月,重新发布了对外国船的打击令,改为薪水令,转变为灵活路线。同年6月,荷兰报告了英军军舰的来日计划。
同月,江川英龙和高岛秋帆引进了西洋式炮术,整顿了近代军备。鸦片战争的冲击,使魏源的《海国图志》大量印刷,对幕末政局产生了强烈影响。
中国在鸦片战争的失败,1843年(天保14年)、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5港港,次年1844年(天保15年)7月,清美修好通商协定(望厦条约),10月清法通商协定(黄埔条约)签署了。
另外,美国为了扩大通商,以与日本、朝鲜建交为目的,决定派遣使节。1846年(弘化3年)闰5月27日,东印度舰队司令长官比德尔率领两艘军舰进入江户湾。在与浦贺奉行手下的交涉中,日本政府(幕府)确认了没有为了贸易而开港的准备,于6月7日撤离。
在这种情况下,萨摩藩和长州藩等被称为“雄藩”的有力藩成功进行了财政改革,在幕末时期的政局中拥有了强大的发言权。
在经济方面,天保时期出现了地主和批发商商人设立工厂,通过分工和协作进行工场制手工业生产的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生产在大阪周边和尾张的棉纺织业,桐生、足利、结城等北关东地区的绢纺织业等地进行。
江户时代末期编辑(1850年-1868年)
开国·日美和亲条约
马修·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 1794年4月10日-1858年3月4日),美国海军军人。
1853年(嘉永6年),长崎的出岛只一直为前提和折中了幕府的迄今为止的方针相反,江户湾的眼睛和鼻子的先浦贺黑船中强行登陆了美国的马修·派瑞和不得已只好协商了幕府,第二年来航点到江户湾的强行进入的表现出了佩里舰队的威力,屈服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此后,美国的例子蓝本高压接触了西方国家已经和扎实的中类似的条约签订,事实上“开国”变成了非做不可的事。同年6月22日,第12代将军家庆留下“今后的政治交给德川齐昭和阿部正弘”的遗言后去世,享年61岁。同年7月1日,向各大名出示幕府、国书,询问意见,3日又向登场以上的幕吏询问意见。对于260年来一直以“不应知,应由知”为大法则的幕府来说,这是大致的方向转换。
开国后,由于日本的沿岸和海岸有可能会有外国船只来航,1853年(嘉永6年)8月开始在江户湾建设台场。同年9月15日,幕府批准建造大型船只。还向荷兰订购了军舰、火炮、兵书等。
井伊直弼(1815年11月29日-1860年3月24日),幕末时期的谱代大名。近江彦根藩的第15代藩主。在幕末时期的江户幕府担任大老,作为开国派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坚决实行了日本的开国和近代化。另外,以强权肃清了国内的反对势力(安政大狱),但受到这些人的反动而被暗杀(樱田门外之变)。
之后,1858年(安政5年)4月,井伊直弼就任大老。与美、兰、俄、英、法五国签订了《修好通商条约》和贸易章程,即安政五国条约(不平等条约),日本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8月,设置外国奉行。同月,向水户藩等下诏(戊午密敕),对签订孝明天皇条约表示不满,另外,也交给幕府。
这一年7月13代家定去世,10月25日14代家茂任征夷大将军、内大臣。第二年6月开始在横滨、长崎、箱馆3个港口与俄、法、英、兰、美5国进行自由贸易。由于条约禁止在日本内地进行交易,所以在允许外国人居住、营业的居留地进行交易。出口的中心是生丝和茶叶。出口的增加导致了国内物资的不足,价格高涨。
另一方面,通过机械化大工业生产的廉价的欧美棉织品和毛织品等也流入了日本。横滨港出口占94.5%,出口占86.8%,英国为88.2%、法国为9.6%、之后是美国和荷兰。进口,英国占88.7%,其次是荷兰、法国、美国、德国、俄。进出口都是以英国为主要的交易。
另外,由于国内银价相对于金价低于欧美,大量金币流失到海外。这样,开港带来的经济变动加速了下层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没落。
以下级武士和知识分子阶级为中心,反对“锁国是日本开天辟地以来的祖法”的说法,强烈反对其外交政策的舆论沸腾起来,作为“攘夷”运动席卷了朝野。舆论的沸腾本身,在幕藩体制坚固的时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作为这个“舆论”的精神支柱,京都的天皇=帝的存在被特写。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幕府的方针,在政治上作为安静的都城生活的京都突然变得混乱起来,引发了著名的“幕末骚乱”。
文久的国内政治
德川家茂(1846年7月17日-1866年8月29),江户幕府第十四代征夷大将军。最初受第12代将军德川家庆的偏讳,自称庆福。
一度有大老·井伊直弼的强行镇压路线(安政大狱),不满的“舆论”似乎也平息了,但是1860年(安政7年)3月3日樱田门外之变后,将军继承问题使幕府动摇,这期间事态急速变化。
在此之前的1860年(安政7年)1月,胜海舟等人乘坐咸临丸驶向美国。1862年(文久2年)1月15日,发生了坂下门外之变,老中安藤信正被水户浪士等6人袭击而受伤。同年2月11日,将军家茂和和宫的婚礼在江户城隆重举行。同年7月6日,幕府任命德川庆喜为将军监护人,同月9日任命松平庆永为政事总裁一职,闰8月1日任命松平容保为京都守护一职。在之前的7月,允许各藩购买舰船。
另一方面,在开国、开市、开港的过程中,1861年(文久元年)和第二年,发生了第一次、第二次东禅寺事件。在萨摩藩,岛津齐彬去世后,继任藩主岛津忠义的父亲岛津久光为了牵制长州藩,展开了公武合体运动,同年4月肃清了藩内的攘夷派(寺田屋骚动),要求幕府进行改革(文久改革)。1862年(文久2年),岛津久光从江户返回萨摩的路上,引发生麦事件,第二年在萨英战争中领悟到攘夷的鲁莽。
1862年(文久2年)闰8月,放宽幕府参勤交替制度,每3年在府一次,以100天为限,目的是加强本国警卫。同年9月7日,公布了明年2月将军上洛的旨意。这是公武合体的强化方案。同年12月,幕府制定了兵制度。
在尊皇攘夷派和公武合体派争夺藩政主导权的长州藩,尊王攘夷派掌握了主导权,与京都公家勾结,逼迫幕府实行攘夷。结果,幕府约定1863年(文久3年)5月10日为实行攘夷之日。
长州藩对通过下关海峡的外国船只进行了炮击。然而,长州藩在炮击外国船的第二天,便派井上闻多、野村弥吉、远藤谨助、伊藤俊辅、山尾庸三等人于12日乘坐英舰“基洛赛奇号”从横滨向英国出港。这个计划的领导人是周布政之助,他预见到攘夷之后必然会迎来与各国交流、交易的日子,考虑到如果不了解西洋情况,对日本是一大不利,所以派他们出国。
对于这些攘夷的实行,京都的会津、萨摩藩等势力在1863年(文久3年)8月18日,将尊王攘夷派的公卿被从京都排除。这就是八月十八日政变。第二天,三条实美等七卿落马。长州藩主·毛利庆亲的世子·定弘拥立都落的三条实美等人进京,这样的风评在京都广为流传。其目的是排除中川宫、五摄家为首的近卫家、会津藩、萨摩藩等。
1864年(元治元年)6月5日,新撰组袭击了池田屋。6月24日,久坂玄瑞率领藩兵占领天王山。27日,来岛又兵卫率领藩兵进入天龙寺。7月19日,长州藩在京都诸门与幕军(萨摩藩、会津藩、桑名藩)交战(禁门之变)。同年11月,长州藩命令禁门之变负责人3家老自杀。
第一次·第二次长州征伐,兵库开港问题
以禁门之变为理由,幕府决定进行第一次征伐长州(7月24日)。同一时期遭到英美法兰四国舰队的反击,登陆并占据炮台(四国舰队下关炮击事件)(8月5日)。同月14日,长州藩与4国舰队缔结讲和5项条件。之后,高杉晋作、木户孝允等人掌握了藩政。
对禁门之变中的长州朝敌化产生了幕府权威恢复的错觉,1864年(元治元年)9月1日,参勤交代制恢复到1862年改正(闰8月22日3年一次出府等缓和)以前。9月11日,在大阪的宿舍里,西乡和胜会合了。西乡从胜那里听说了“共和政治”(由雄藩诸侯的合议制组成的联合政权),非常佩服。
1865年(元治2年)5月16日,将军从江户出发,闰5月22日入京参内,同月25日进入大阪城。同年9月15日,将军从大阪出发,同月16日入京,奏请追讨长州的敕许。
在这样的形势下,1866年(庆应2年)1月21日,萨摩、长州等反复进行政治斗争的西国雄藩在坂本龙马、中冈慎太郎的周旋下,与西乡和桂秘密缔结了口头的抗幕同盟(萨长同盟)。
1866年(庆应2年)6月7日,幕府实行第二次长州征伐,高杉晋作的组织了奇士兵等师平民被扑出混合军队的表现。
另外,总指挥将军德川家茂在7月20日在大坂城迎战病逝等,也有8月21日,将军逝世的长征长书被停止的事件,9月2日幕长停战协定。12月25日,天皇因天花去世,享年36岁。谥孝明天皇。
德川庆喜(1837年10月28日-1913年11月22日),江户幕府第15代征夷大将军(在职:1867年1月10日-1868年1月3日)。江户幕府最后的将军,也是日本历史上最后的征夷大将军。
折起幕法违背邸设在京都的诸大名无法控制,京都的治安维持甚至只能收尾江户幕府,幕藩体制的根基,对“武士”武力的信任和权威,因这个失败而迅速消失了。策划蕯摩长州、土佐藩、肥前藩也不易,开国以来的违勅条约论反对和排斥外国人,主张实行“攘夷”,国学的进展等,江户时代后期开始扩散问题作为国家元首的尊王论结合在一起,“尊王攘夷”旗头“倒幕”的舆论形成了。
14代将军家茂去世约4个月后的1866年(庆应2年)12月5日,举行将军宣下式,庆喜成为第15代将军。这一期间被称为“将军空位期”。庆喜立即着手幕府人事改革,将幕阁的责任由年轻老人和老中分担。另外,参照法国驻日公使罗什的建议,进行了幕军体制的近代化,掌握外交权。
另一方面,在国内情况下,这一年(1866年(庆应2年)),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暴动等前所未有的多发和激化。
大政奉还,王政复古
1867年(庆应3年)1月9日,明治天皇践祚。中山忠能是亲长州派中山忠能的外祖父,在禁门之变后被禁止出仕、与他人会面。仅凭这一关系,不处罚公家们的复权并没有实现。
1867年(庆应3年)1月15日有栖川幡仁亲王与原关白九条尚忠,同月25日有栖川炽仁亲王与中山忠能被免。5月21日,萨摩的西乡和长州的桂之间,交换了“倒幕”的密约。6月,坂本龙马想出了今后政体构想的基本方案。这就是后来的“船中八策”。
大政奉还图(邨田丹陵笔)
同年8月,在东海地区降下了伊势神宫的神符,欢欣雀跃的民众一边化装宣传,一边乱舞。从夏天到秋天,从近畿、四国到关东的广大地区都受到了波及。在这种情况下,1867年11月9日(庆应3年10月14日),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作为起死回生之策,上奏大政奉还,15日,得到敕许的书信。24日,他辞去将军一职。以武力打倒对方完的江户幕府的倒幕势力暂时失去了攻击的名义。虽然被先发制人,但以萨长为首的倒幕派在大政奉还的同日获得了倒幕的密敕等,始终保持着灭亡幕府的姿态。
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与岩仓具视、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结盟,颁布王政复古的大号令,废除摄关、将军,设立三职的太政官制度出台。在这一天的小御所会议上,庆喜被命令辞去内大臣一职,并交出一部分领土,新政府与旧幕府的对立显而易见,在这一号令下,德川幕府的讨伐开始了。
庆应3年1月3、4日鸟羽伏见之战为契机,戊辰战争爆发。然后,1868年5月3日(庆应4年/明治元年4月11日),胜海舟和西乡隆盛交涉的结果,江户城被新政府军占领,庆喜蛰居在水户,江户幕府名实已灭。
庆应3年1月15日,制定3职7科的制度。3月14日,五条誓文,“宸翰”,同月15日,五榜的提示等新政府的政策相继实施。1868年(明治元年)9月8日,在确立了“一世一元”制度的基础上,改年号为明治。之后被称为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崩溃后,一部分幕府残余兵和亲幕府大名在关东地区及东北地区(5月3日奥羽越列藩同盟成立)等地进行抵抗,但1869年5月17日五棱郭陷落(箱馆战争),戊辰战争结束。至此,持续了7个多世纪的武士时代名副其实地结束了。武士虽然获得了华族和士族的称号,但却失去了特权和俸禄,叛乱也全部失败,逐渐被普通国民所吸收。
参考文献
• 尾藤正英《江户时代是什么-日本历史的近世与近代》,《岩波现代文库》,2006年。
• 田中彰《近代天皇制的历程》,吉川弘文馆,2007年(原著1979年)。
• 大冢英树“江户时代重铸的历史及其评价”,《金融研究》第18卷第4号,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1999年。
• 宫地正人《幕末维新变革史》下卷岩波书店,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