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神龙”都有哪些种类?
鹿角、蛇身、虎掌、鹰爪、鱼尾……古代传说中的龙,当属神兽中最声名赫赫者。东方龙不仅可以行云布雨、神通广大,单就形体变化也是玄妙至极。大可通天彻地,小可藏于草芥。与西方那些长翅膀恐龙一样笨拙丑陋的龙最大的不同,是地位的差别。东方龙是祥瑞、尊贵的象征,西方的龙却大都以恶魔的喻示出现。
本篇文,我们来简单盘点一下东方传说中的神龙都有哪些种类。
青龙,与朱雀、白虎、玄武并称为东方四圣兽,分掌东南西北四向天地。青龙司掌东方,东属木,色青,并不是说青龙就是“青色的龙”。就像白虎并不是说就是“白色的老虎”,而是西方属金,金色白,故称“白虎”。
青龙的形象起源之一,是古代人民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合想象而成的。而且按照神话传说,这“四圣兽”也并不是每种只有一只。
神兽在神界的地位并不高,很多时候都是作为从属甚至是坐骑出现。《抱朴子·杂应》引《仙经》中,就曾说太上老君出行时,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
随着传说的演变,代表四象的“四圣兽”渐渐人格化,并且有了自己的封号。古书《北极七元紫延秘诀》中记载: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烛龙:虽然同称为龙,但又名“烛九阴”的烛龙比“四圣兽”之一的青龙明显更牛。青龙是神兽,即便后来演变为神君,也比不得地位等同于远古大神的烛龙。
传说中,烛龙人头蛇身,身子为赤红色,长达千里。它睁开眼就是白天、闭上眼就是黑夜,吸气时天下为冬,呼气时世界为夏,不吃不睡,呼风唤雨。
烛龙的口中含有“火精”,所以便有人认为他其实就是“太阳”。清代人俞正燮认为" 烛龙即日之名" 。
而另一个叫姜亮夫的人则从俞正燮的说法中得到灵感,他认为烛龙就是“祝融”,是因为在传说中读音发生了讹变。这位姜先生说“古代的人都是束草木点燃作为照明之烛,草木之束形似龙,而龙又是传说中的神物,烛龙之名符合人们对太阳、火神的崇拜。”
应龙:《述异记》中记载:“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按照这个说法,应龙便是龙族中的“大能”,拥有高级职称和深厚修为。
传说中的应龙身长双翼,按古书记载,最早应是出现在黄帝时期。相传它曾经帮助大禹治水(另一说法帮助大禹治水的是一条黄龙,不是应龙)。
应龙与传说中的另一神兽麒麟还是直系亲属,传说中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而生下应龙的,则是传说中的兽类之祖“毛犊”。
战国夔龙佩
夔龙:有一个“四时之龙”的说法,夔龙便是其中的“春龙”。“夏龙”是应龙,“秋龙”是烛龙。
《说文解字》中记载:夔龙,神魅也,如龙一足。就是说,夔龙就是一条“独脚龙”。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描写夔是样子像牛,黑色的身子,没有角,只有一条腿,出入有风雨相随,发出的光像日月一样明亮,发出的声音像打雷一样。
只是这里,并没有说夔龙长得像龙,而是说它像牛。
除此之外,更多的古籍之中所记载的“夔”,则都是蛇一样的怪物。
大禹杀相柳
相柳:相柳是“四时之龙”中的“冬龙”,不过在传说中,它更多时候跟龙没什么关系。
传说中的相柳又叫相繇,《山海经》中记载它蛇身九头,每个头都像人的样子,食人无数,是天地间有名的凶神恶兽。它所到之处一片沼泽汪洋,喷出来的水颇有“酸雨”功能,又苦又辣,还有剧毒,不小心吃到就会送命。
后来,相柳被大禹所杀,它的血流到的地方,就会五谷不生。
蛟龙:蛟龙在龙属之中,算是最接近龙的“非龙”,它已经拥有强大的力量,只要度过天劫,就可以成为真正的龙。
有的说法说将蛟龙与蛟归为一种,这点我是不赞同的。蛟,只是“大蛇”而已。而“蛟龙”似蛇而有四足“,只是没有角。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抱朴子》说“母龙为蛟”。
虬龙:汉族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但是没有胡须。
另一种说法是“有角为龙,无角为虬”,就是说虬龙是没有角的龙。
传说中没有角的龙有多种,如“虬龙、螭龙、蛟龙”,偏偏众说纷纭,而故事主角本就是传说中的神物,谁也难以见一面确认,只能叹一句“贵圈真乱”。
螭龙笔架
螭龙:除了前面提到的“母龙为蛟”的说法,螭龙也算是最直接跟性别挂上关系的龙了。
古人张揖曰:'赤螭,雌龙也。
龙是祥瑞之物,这点我们前面说过,不过螭龙更有专属美好寓意,寓意男女之间的感情。
螭龙具体的模样,有这样几种说法。
《说文》中说:“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就是说螭龙长得像龙,黄色,北方叫“地蝼”。
另一说法,螭龙便是“龙生九子”中的“鸱吻”,是一种无角之龙。
虺:hui,虽然是龙的一种,不过按照龙的升级模式,它是最低级的一种,虺要五百年才能变成蛟。
《字汇》中说它“蛇属,细颈大头,身长七八尺。”
在民间说法中,虺更多时候是“蛇”,比如“土虺蛇”、“虺、蝰地”、“寒冰之虺:常年与寒冰为伴,修身修心的一种小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