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宗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记者 李锦兰
日前召开的2019年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了2018年的工作成果,展望擘画了2019年的发展蓝图,吹响了阳宗海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放眼阳宗海风景名胜区,2018年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百姓心中一份份厚重的幸福感,更是推动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日前召开的2019年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了2018年的工作成果,展望擘画了2019年的发展蓝图,吹响了阳宗海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深入推进全区河(湖)长制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对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来说是深入推进河(湖)长制的重要一年。
一直以来,阳宗海区级河(湖)长制都要坚持亲自抓、带头抓,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转变,确保河(湖)长制责任落到实处。
秉承把阳宗海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高原明珠这一目标,今年将加快推进《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修订工作,争取6月底前完成阳宗海二级、三级保护区界碑的设置,启动《阳宗海岸线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按照总署,汤池街道将开展摆依河、石牛河、七江河3条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七甸街道要落实瑶冲河专项整治相关工作任务,阳宗镇要尽快完成阳宗大河、七星河综合整治工作。
全面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全区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建立污染地块环境信息档案。
加快实施阳宗海上游村庄、沿湖周边村庄的“清污分流”工作,科学运行管理污水处理厂,实现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的目标。
重点实施阳宗海流域内植树造林、植绿补绿、面山绿化等工作,2020年前完成阳宗海流域造林1.8万亩。
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年内完成环湖截污二期提升改造工程、南岸1233亩湿地建设。深入开展“蓝天”“净土”保护行动,大力开展区域扬尘专项整治,完成阳宗海二级保护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
规划引领,科学统筹谋划
近年来,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狠抓规划引领,科学统筹谋划,发展蓝图更加清晰。
按照“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18年,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城乡总体规划及各专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去年,完成了汤池、七甸土总规修改及区域城总规局部调整规划方案编制审批,审定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重点片区控详规方案已上报市政府待批。
紧抓规划引领发展的“牛鼻子”,通过编制规划,进一步明晰了区域“三生”空间布局、优化了资源配置、健全了规划体系,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为统筹区域“三产”“三园”发展,协调推进阳宗海保护治理、提升城乡建设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五网”建设完善基础配套
协调推进“三清高速”“福宜高速”建设,马郎立交建成通车,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主入口道路完成修建,公园内“六个一”工程已初步完成。
全区硬化农村道路10.9公里。324国道阳宗海段提升改造工程列入市级2019年重点项目计划。
扎实做好工农水库、摆依河河道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中低产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一期工程、野竹社区山区“小水网”等水利工程,全年完成“五小水利”1015件。
完成马郎I、II回10千伏网架完善项目建设,阳宗镇110千伏桃李变电站投入运营。建成中低压天然气管道33公里,完成七甸片区保障房等2690户用气报装,首个燃气下乡试点头甸村实现通气点火,超额完成“七改三清-燃气下乡”任务。
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环湖截污一期、东排浸沟湿地等9个项目已完工,环境保护信息平台、环湖湿地等9个项目正有序推进。
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在全省首发3亿元高原湖泊专项债券用于阳宗海南岸湿地建设。切实加强监管执法和取水管控,阳宗海湖体水质稳定达Ⅲ类。着力面山生态修复,实施国家造林补贴、低效林改造等工程,完成营造林12000亩。
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森林防火工作连续2年被市级考核为优秀。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和网格化管理等工作,拆除各类违法违规建筑70宗,面积16.41万平方米,新建和提升改造公厕59座。
“三园驱动”增强发展动力
同步推进七甸产业园区、环阳宗海旅游园区和梁王山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园区“三园驱动”建设。七甸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园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8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9亿元,增长3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7%;旅游总收入13.7亿元,增长39.4%;招商引资内资34.5亿元,增长14%;外资410万美元,增长2.5%。
出台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制定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落实“3550”改革制度,多措并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加大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20人,社会保险参保18.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结合“基层党建巩固年”重点任务,投入党建经费1000余万元。完成6个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和81个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完善镇(街道)“七小”设施建设,建成阳宗海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选派38个村(社区)第一书记,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继续抓好“慵懒滑贪”四类村官惩治工作,严厉打击“村霸”、黑恶势力。
加大机关党建力度,开展干部作风学、查、改整治行动,不断提升机关工作效能。落实“5185”和“15311”保障制度,规范16个“两新”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提升“两个覆盖”质量。
组建5个巡察组分三轮对9家单位开展了巡察。积极实践“四种形态”,全年开展“不作为、慢作为”等作风专项检查20余次,持续改善投资服务环境和政务环境。
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和巡察发现问题严肃追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铆足干劲精准发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最大的优势、后劲、潜力和财富。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展望勾勒了2019年园区发展蓝图。
依托阳宗海“一山一水一湖一戏”等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和厚重文化,围绕高端康养、休闲度假、主题乐园等旅游产品开展精准招商。
确保富力湾(一期)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明湖湾、一条龙大健康休闲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全面动工建设。加强汤池温泉水资源管理,引导永祥山庄、万福山庄等温泉项目提质增效,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支持春城湖畔、云岭山等旅游项目发展新业态,增强产品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支持云南华侨城、春城海岸与第三方合作,加大开发力度,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初具规模的康养休闲度假项目。
重点要加快昆明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建设步伐,建成一批功能合理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的现代农业项目,将其打造成为高原特色农业的示范区,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的体验区。
力争千亩牡丹园、玫瑰园年内向市民开放。有序推进草甸千亩杨梅和七甸万亩樱桃提质增效,努力打造特色农产品核心区和示范带。
加快实施“两水”PPP项目,力争阳宗海自来水厂和七甸片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三季度动工建设。推进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工农水库除险加固、梁王山农业公园高效节水灌溉二期等6个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摆衣河(白羊山水库—大洋桥段)治理工程、茶花箐水库建设工程三季度动工建设。
创建增量配电网改革示范点,建成大哨110千伏变电站,协调建设50个充电桩,切实解决好辖区电力供应问题。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确保年内铺设管网30公里以上,实现阳宗、汤池、草甸片区全覆盖。
加快推进七甸片区综合开发,年内启动阳宗海综合服务中心、锦绣山水、航空艺术港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和云南滇池职业学院阳宗海校区项目建设。推动文华学院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力争9月实现进驻办学。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扎实开展“吹哨报到”行动,将基层群众的诉求作为“哨声”,把垂直化层级管理转变为扁平化基层治理,切实做到“街乡吹哨、干部报到”,实现力量下沉,资源汇聚,点对点、面对面地服务群众解决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扎实推行“3550”改革,即企业3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并对投资项目实行集中审批和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实现“一网通办、马上就办”。
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全力以赴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现七甸产业园迈入“500亿园区”行列的目标。
确保引进市外资金38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10万美元以上。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建立重大项目数据管理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广泽食品、佳能达、美丽好、深国际物流等项目建设进度,中弘泰、新能源电池箔、汇江水泥等6个项目年内投产运营,推进中通物流、潮商经济中心、金孔雀食品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尽快落地。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腿次数,努力营造便捷、优质、高效的招商引资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争取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招商引资内资增长10%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要完成预定的目标,今年将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等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云南“高铁时代”的到来,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本版图片由阳宗海管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