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师葡萄酒(车师酒价格表)
车师葡萄酒庄、法国波尔多地区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之一。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酿酒设备,先进的管理模式,雄厚的技术力量,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产品畅销欧洲、美洲、澳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生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一:车师葡萄酒售价
约公元前2000~前1000年前西来新疆的葡萄、葡萄酒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的地区是新疆。至于新疆何时开始种有葡萄、酿制葡萄酒,史籍记载不详。不过,二、三千年前中亚古国和我国新疆地区种植葡萄及酿制葡萄酒,却是毫无疑问的。在我国古代史籍中,这一地区属于“西域”。历史上“西域”所指的地区有狭、广两种含义。狭义指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即昆仑山以北、敦煌以西、帕米尔以东的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广义泛指自玉门关以西通过狭义的西域所能达到的地区,包括亚洲的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的东部和非洲的北部,但其核心部分则是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本课题所论西域,是广义范围(含今新疆),即据中国历史上王朝实际管辖范围,超出狭义范围上的今新疆地区。西域盛产葡萄、酿造葡萄酒,既有考古证明,也不乏文献记载 。
在今土库曼斯坦境内,位于纳玛兹加—捷波的属于公元前4~3世纪的居民点遗址中,发现有葡萄籽核;位于阿什哈巴德附近的属于公元前2世纪的尼萨古城(帕提雅王国(约公元前250~公元226年)都城)一宫殿遗址内,也发掘出一些帕提雅王国时期的口缘处雕刻有葡萄藤蔓和希拉神邸的象牙角杯,这种被子也称“来通”(Rhy- ton)。中国新疆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了约2500年前的一株葡萄标本,据新疆考古所专家研究,它属于圆果紫葡萄的植株;其实物为全长1.15米、每节长11厘米、扁宽2.3厘米的葡萄藤。近年新疆苏贝希墓葬考古也发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葡萄籽,有专家认为这可能也是葡萄西来的一个信号。可见,公元前5世纪前,西域新疆已种植葡萄,同时当酿有葡萄酒。因为在西域,葡萄的种植、酿造技术的传播是同时并行的。有专家推测,当时用来酿造葡萄酒的原料葡萄很可能是欧洲葡萄种群。如上所述,据现有考古和文献资料,欧洲还不是进行葡萄栽培和酿造的最早地区。因此,西域的中亚和中国新疆最初用来酿造葡萄酒的原料葡萄不是欧洲葡萄种群,欧洲葡萄种群当是后来传播的结果;不过,说到公元前5世纪前,西域的中亚和中国新疆用来酿造葡萄酒的原料葡萄很可能是欧洲葡萄种群,这种提法则可能是正确的。如约公元前600年,希腊人在黑海沿岸、意大利半岛和西班牙等地区,从事殖民运动,同时将葡萄的种植技术传到这些地区。③就是说至晚约公元前600年欧洲葡萄自葡萄、葡萄酒的“后起源中心”欧洲希腊等地传入了小亚细亚。波斯帝国冈比西斯(公元前529~522年)统治时,波斯成了一个横跨亚非两洲的奴隶制大帝国,疆域已经包括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伊朗高原以及中亚细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就是说,波斯帝国的东侵时,欧洲的葡萄种子可能经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地区、伊朗高原以及中亚细亚阿姆河与锡尔河地区向东传了过来。所以,所谓“公元前329年到323年,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明带入中亚,从此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和酒神崇拜,开始在粟特人中流传”的说法并不可信,这只是后来欧洲葡萄文化向东方传播的反映。当然,亚洲葡萄种群、欧洲葡萄种群的具体传播途径、时间及欧洲葡萄种群取代亚洲葡萄种群的传播等情况,笔者拟在另一书稿《世界葡萄文化史稿》中详论,此不赘述。
汉文史籍也有这一地区在二千年前栽培葡萄的记载。《史记》载汉时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乌孙、扜罙、于阗等地种植葡萄,出产葡萄酒。《史记》卷123《大宛列传》云:“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罙,于阗”,“(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据苏北海考证,西汉初乌孙族活动地域包括今新疆哈密、巴里坤、奇台、木垒及伊犁河流域等。于阗即今新疆和田,抒泵即今新疆于田。这条史料说明,在公元二世纪前,中亚古国大宛、大夏、大月氏以及我国新疆等地,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如公元前3世纪后期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河流谷地,种植有葡萄。(p271)巴克特里亚王国就是我国史书上所称的大夏。 又据考古发现,我国秦代咸阳宫殿遗址上已有葡萄壁画,有学者据此认为至晚到秦代中原内地已开始种植葡萄。也就是说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内地已种有葡萄。虽然有葡萄壁画并不能确证内地一定种植葡萄,但如上所述,公元前5世纪前,西域新疆已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因此我们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不过,说在公元前5世纪前的先秦时期的春秋时代,新疆地区已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当大致不误。
显然,在新疆等地,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时间还应当往前推。古代新疆与中亚地区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制年代紧密相关。中亚是葡萄较早的分布地区之一,但是否在五千年前就已经栽培葡萄、酿造葡萄酒,现有文献及考古资料还无法确切证明。年代约为公元前第三千年初至前第二千年中的布尔扎霍姆文化遗址,在与中亚和中国新疆相邻的南亚次大陆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其中个别遗址发现小麦、大麦、稻、小扁豆、豌豆和葡萄籽等遗存;据推测该文化可能与伊朗的希萨尔Ⅲ期文化或与前哈拉帕文化以及哈拉帕文化有联系。[24]如果此条消息
二:车师葡萄酒好吗
所谓河西,就是今天甘肃省武威、酒泉、张掖等地区,因处黄河河套以西,地长且狭,故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紧邻汉之陇西、北地二郡,其西南侧是风光秀美的天然牧场祁连山脉,再过去河湟河谷就通到青藏高原了,汉朝时生活着古西羌人,既蛮荒又落后,中原王朝对其基本上不感兴趣。其东北侧则是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再过去就是古称流沙地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了,那里气候恶劣荒无人烟,中原王朝对其也不敢兴趣,只有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居延泽(今甘肃省额济纳旗东)水草丰美,且独与漠北交界,嵌入北方少数民族腹地,军事地位极其重要。除祁连牧场与居延泽外,河西走廊最重要的就是西北出口的敦煌了,只要一过此地玉门关,就是梦中的西域。
以上是攻占河西地的积极进取因素,另外它还有消极防守因素:因为河西地形高于陇西,而陇西地形又高于关中,一旦游牧民族由此走廊涌进,透入关陇,则长安西北永无宁岁。
在汉代以前,河西地区生活着强大的月氏人,其鼎盛时有控弦之士十几万,匈奴等族都要送质子于月氏以示顺服。汉初的时候,匈奴后来居上,大败月氏,月氏王的头骨也成了匈奴单于的酒杯,月氏人无奈展开了悲壮的迁徙,远遁到中亚古国大夏,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境内,击败当地的希腊后裔,建立起强大的农耕帝国(也就是后来的贵霜帝国)。而匈奴占领河西后,便可以将富饶的西域与丝绸之路掌握在手中,对汉朝形成压制。后来还是神将霍去病出马,一举拿下河西走廊,从而切断了匈奴与其西羌盟友联系,并为最终的漠北大决战、以及日后逐渐收揽西域,彻底击灭匈奴扫清了障碍。
以后历朝历代也都是如此,如果中原王朝无法掌握河西,则重要的丝绸之路就无法保障,则中原王朝必然衰弱,北方游牧民族必然强大,中原王朝的末日也就不久了。
三:车师酒价格表
摘要:新疆拥有适宜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酿酒文化,自古就成为我国重要的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地。2019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正式出台,从《规划》可以看出,新疆葡萄酒产业未来将进入到扩产增量期。本文综述新疆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分析新疆的产地优势及劣势,为未来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许多消费领域都出现了消费升级趋势,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食品消费领域,人们的需求逐渐向着更绿色、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展开升级。葡萄酒作为酒精饮料的一个分支,在消费升级过程中,以更安全、更健康的质量承诺,更丰富的产品形式,更便捷的购物渠道满足着消费者的多极化需求,也带来更加健康的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
1 中国葡萄酒行业分析
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目前的葡萄酒产业仍处在培育期。城市居民人均消费葡萄酒0.7L,与世界人均葡萄酒消费量6L左右的差距很大。从国内饮料酒的消费结构看,葡萄酒仅占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5%。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将对葡萄酒行业产生长期影响。
2000年以来,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0—2012 年为高速发展期,不仅主要葡萄酒生产区的产量均大幅增长,很多生产葡萄酒少甚至之前几乎没有葡萄酒生产的省都开始重视发展葡萄酒产业;2012—2019 年为调整发展期,该时段我国葡萄酒总产量出现下降趋势,产业进入调整和升级时期。尤其是近5年来,国产葡萄酒下滑更为显著。
1.1 近五年中国葡萄酒产量
2015—2019年中国葡萄酒产量下滑,2015年葡萄酒产量为114.8×107L,2019 年跌至45.1×107L,跌幅60.7%(见表1)。(数据
1.2 近五年中国葡萄酒进口情况
2015—2017年葡萄酒进口量稳步上涨,但是增速放缓。此后两年葡萄酒进口量持续下降,2019年葡萄酒进口量跌至2016 年水平,进口量为66.23×107L,同比减少9.0%(见表2)。(数据
1.3 近五年中国葡萄酒出口情况
2015—2018年葡萄酒进口金额持续增长,2018年葡萄酒进口金额逼近40 亿美元。2019 年葡萄酒进口金额小幅下跌,进口金额达35.36亿美元,同比减少9.7%(见表3)。(数据
2 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状况
早在几千年前的丝绸之路,新疆就作为不可或缺的文明,开启了与过往商队以及内陆的联系、经济往来、文化互通,千年的文化交融才形成现如今新疆独特的魅力。新疆是我国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和葡萄酒的发源地,葡萄生长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种植的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已成为我国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大省,在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1 新疆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
葡萄是一种深根密植作物,需要温和的光热条件和透气性好的土壤,但其抗病性差,因此对自然条件的选择更为严格,而新疆有着国内其它产区无法相比的自然条件。新疆地处我国西部边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型气候区域,具有积温高、无霜期长、病虫害少、农药污染少等特点,为种植酿酒葡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日照方面,新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具有积累糖分和形成香气、色素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各葡萄品种的生长发育;水文方面,新疆具有“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特点,垂直型自然景观带来的季节性融水为种植酿酒葡萄提供了充沛的优质水源;土壤方面,新疆多为砂土或砂壤土,土壤通透性好、氧化作用强烈,为根芽生长和吸收利用养分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因此,适宜的自然条件为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酿造原料。
2.2 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8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新疆葡萄种植面积 134.9×109 m2,产量 270.6×104t,酿酒葡萄约30.0×104t,葡萄原酒年产约20.0×107L,占全国原酒生产总量的50%左右。2018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32.5×107m2,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酿酒葡萄总产量29.9×104t(其中兵团20.1×104t)。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酒庄147 家(含生产企业中78个酒庄):吐鲁番市57 家、昌吉州33 家、巴州31 家、和田地区2 家、塔城地区1 家、博州1 家、阿克苏1家、兵团21 家。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 年)》的计划目标,到2025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3.3×107 m2,精品特色葡萄酒庄达到100 家以上,年产葡萄酒30.0×107L、成品酒18.0×107L,葡萄酒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0亿元和30亿元。
新疆酿酒葡萄产区以天山山脉为分界线可分为南疆和北疆,其中北疆酿酒葡萄的栽培主要集中在伊犁地区、石河子地区、玛纳斯-阜康地区和五家渠地区,南疆的酿酒葡萄主要栽培地区有吐鲁番的鄯善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硕、焉耆和和静县,另外,近年来哈密地区的酿酒葡萄发展迅速,也初具一定规模。
2.3 新疆葡萄酒产区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新疆葡萄酒产区又分为四个葡萄酒产区:天山北麓产区、伊犁河谷产区、焉耆盆地产区、吐-哈盆地产区。
2.3.1 天山北麓产区地处北纬43°至45°左右,位于天山山脉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海拔450~1 000m之间,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达20℃以上,年降雨量170~23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800h。该产区多层结构的砾石砂壤土,富含矿物质,透气排水良好,流经的玛纳斯河、三屯河为园区带来天山融雪,是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产区,并处于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博格达《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内,其核心小产区玛纳斯县更独具特色,这里生产的葡萄酒干浸物质高,矿物元素含量丰富。产区内的天池葡园、玛河葡园、昌吉屯河葡园以及石河子区域,是天山北麓产区的典型代表。主要酿酒葡萄栽培品种是赤霞珠、美乐、马瑟兰、马尔贝克、小维尔多、霞多丽、贵人香、雷司令、小芒森等。代表酒庄有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张裕巴堡男爵酒庄、中粮长城葡萄酒业新疆分公司、沙地酒庄、西域明珠酒厂、唐庭霞露酒庄、香海庄园等。2019 年天山北麓酿酒葡萄栽培保有面积11.1×107 m2、酿酒葡萄产量18.9×104t。
2.3.2 伊犁河谷产区
地处北纬42°至44°左右,位于天山山脉西端,处于南北天山之间的伊犁河谷以塞外江南著称,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4℃,年平均日照时数2870h,四季分明,秋冬季节气温下降缓慢,为白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的出产带来良好条件。代表酒庄、酒企有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伊犁分公司、威龙酒业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伊珠葡萄酒业公司、新疆卡伦酒庄等。主要酿酒葡萄栽培品种为赤霞珠、美乐、蛇龙珠、雷司令、黑比诺、霞多丽、威代尔等。2019 年,伊犁河谷酿酒葡萄栽培保有面积1.9×107m2、酿酒葡萄产量4.0×104t。
2.3.3 焉耆盆地产区位于天山南麓,地处北纬42°左右,紧邻博斯腾湖的和硕县及焉耆县是该产区的典型代表,属中温带荒漠气候,平均海拔约为1100m,年平均日照时数3 128.9h。天山雪水融化的开都河与大巴伦渠古河道,由西至东南穿过并滋养着这片酒庄集群产业带中的葡萄园。主要酿酒葡萄种植品种是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美乐、霞多丽、雷司令、西拉、黑比诺、马瑟兰等。代表酒庄有天塞酒庄、芳香庄园、乡都酒庄、中菲酒庄、国菲酒庄、佰年酒庄等。2019年焉耆盆地酿酒葡萄保有面积13.5×107 m2、酿酒葡萄产量2.8×104t。
2.3.4 吐-哈盆地产区
地处北纬41°至43°左右,海拔最低达到-155m,是新疆东部天山山系中一个完整的山间断层陷落盆地,大部分为戈壁砾石土,平均年日照时数3200h,活动积温在5300℃以上,极端干燥、少雨,加之昼夜温差大,容易积累较高的含糖量。吐-哈盆地产区以吐鲁番为中心,布局区域特色甜葡萄酒、干葡萄酒等生产加工型企业,打造特色葡萄酒及鲜食葡萄文化旅游区。代表酒庄有楼兰酒庄、哈密新雅酒庄、新葡萄王酒庄、车师酒庄、驼铃酒庄等。产区内主要酿酒葡萄种植品种有赤霞珠、柔丁香、晚霞蜜、霞多丽、美乐等。2019年吐-哈盆地酿酒葡萄保有面积2.2×107m2、酿酒葡萄产量1.8×104t。
其他区域酿酒葡萄栽培保有面积1.5×107m2、酿酒葡萄产量2.5×104t。
2.4 新疆葡萄酒品牌
目前,新疆本土有很多著名的葡萄酒品牌,如:乡都、西域明珠、天山冰湖、尼雅、楼兰、新雅、纳兰河谷等,它们因独特的香气以及风味物质给人们留下美好印象。在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进程中,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来到新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作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等优势,借助产业发展深层次“发酵”效应,新疆葡萄酒在市场上表现出十足的信心。
3 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3.1 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新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和葡萄原酒产量都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是新疆的葡萄酒产业大而不强,尤其是近几年,与全国葡萄酒产业趋势一致,葡萄种植面积连年较大幅度缩减,葡萄酒产量和销售量也大幅度下降,新疆产区也正面临深度调整期。虽然新疆地区的葡萄极富盛名,但其葡萄酒产业却非常羸弱。
3.1.1 产区品牌特色缺失
长期以来产区建设不到位、缺乏整体规划、优质酿酒葡萄发展滞后等问题,直接导致产区缺乏典型的品牌产品。葡萄酒生产讲究“七分种植,三分酿造”。新疆葡萄酒行业种植技术比较薄弱、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新疆酒企成长壮大的主要因素。另外,新疆地区虽然拥有吐鲁番、玛纳斯、焉耆、伊犁等几大产区,但多数仍是小户经营模式,产量不高,且人工成本较高,导致种植成本也相对增加,影响了葡萄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7]。
3.1.2 缺乏酿酒葡萄品种的母本园
新疆缺乏酿酒葡萄品种的母本园,没有专业育苗单位。基地扩建和品种改良所需苗木主要依赖国外引进,酿酒葡萄基地存在较严重的自繁苗木品种退化现象。
3.1.3 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供应
种植基地葡萄产量与加工酿造规模不匹配,一些中小企业无序竞购基地农户的酿酒葡萄,影响基地正常的供需关系。果农与酒企的关系比较松散,原料紧张时,大家一哄而上,抢购原料,农民大面积种植;原料太多时价格又会降低,农民就会砍伐葡萄树,葡萄园被毁坏。
3.1.4 葡萄酒市场的开拓
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新疆葡萄酒产业无法进入葡萄酒核心消费市场。新疆距离中国东部葡萄酒主要消费市场很远,因此葡萄酒的运输及营销成本很高,在与东部企业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在淘宝及很多购物APP 上,很多商品的页面都注明了“西藏、新疆、宁夏等偏远地区不包邮”,新疆由于地处大西北,交通不便也为其物流运输带来诸多困难,基于此现状,新疆明确实施综合物流工程,以此为基础扩大市场份额,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和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建设。大部分小酒庄都缺乏走出去的意识,没有走出去的实力,而新疆葡萄酒企业众多,市场容量有限,如果只在新疆找市场,对葡萄酒企业来说是不会有出路的。
新疆中小葡萄酒企业经营规模较小,销售渠道单一,渠道谈判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对代理商、经销商存在较强依赖性,在营销活动中处于价值竞争的弱势地位。酒庄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同质化竞争不是新疆葡萄酒行业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问题。作为中国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科的奠基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对此表示担忧。李华建议:新疆作为葡萄“黄金产区”,各地的生态环境不同,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宜的管理技术,创新葡萄酒种类,找到适合区域发展的产品,葡萄酒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3.2 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对策
3.2.1 产业集群
中国葡萄酒产业具备形成产业集群的条件,具备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助于不同规模葡萄酒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聚集,助力中国葡萄酒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可有效推动特定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库尔勒市,巴州多家酒庄联合组建了巴州地产葡萄酒展示中心,以便巴州各县市的优秀葡萄酒品牌都能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示。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也放弃单打独斗,选择与优秀的运营商建立合作,利用对方丰富的市场资源,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并取得了成效。
3.2.2 新疆葡萄酒市场升级
从我国葡萄酒市场来看,很多国外葡萄酒都走高端销售策略。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升级还表现在:(1)新的消费群体加入到消费阵营,带来整个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直接扩大了整个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消费人群基数;(2)现有顾客群体消费水平的升级。这部分顾客已经养成了经常性消费葡萄酒的习惯,开始更加注重诸如产品风格、品牌属性等方面;(3)所有顾客群体的消费升级,他们越来越寻求全球化的消费体验,愿意接受包括国产酒在内的来自新、旧世界的葡萄酒产品。为了充分体现新疆葡萄酒产业价格、认知、档次、渠道等层次的优势,应该结合新疆葡萄酒市场的实际,科学地对新疆酒品市场进行细分。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市场当中潜在的客户阶层和客户群体。结合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心理、不同产品追求的客户,开展区别化的市场细分,制定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产品。例如,针对不同消费场所、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者,制定出个性化的产品。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市场经营策略,进一步挖掘新疆葡萄酒产业的市场潜力。
3.2.3 发展新疆葡萄酒旅游产业
近几年新疆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打造,旅游和葡萄酒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葡萄酒旅游将游客的出游动机和体验结合在一起,游客可以把品尝葡萄酒和了解葡萄酒产地文化作为主要的访问目的,游客在旅游途中对于单一酒窖的短期访问或者在当地具有民宿特点的酒店住上一晚可以亲身体验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体验其独特的与品尝葡萄酒相关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景观及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葡萄酒产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葡萄酒产地利用区域旅游的特点,将葡萄酒酿造产业区域当做一个旅游景区,将葡萄酒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到酿造全过程进行全景化展示,在酿造地进行全覆盖,让资源得到优化、空间秩序更加稳定,从而让葡萄酒产业科学系统的布置,当地居民也参与到葡萄酒旅游的发展中,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3.2.4 葡萄酒产业创新
在葡萄酒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为了应对全球性竞争压力,根据Galatl(2015)等研究认为,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葡萄酒行业经营的个体公司已经重新定位其业务战略,引入专业(而非家族式)管理,并更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