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大唐繁华不在,江河日下,进入了藩镇割据的时代
由于安史之乱造成对中央权力的打击,导致地方势力崛起,唐朝的财政权大受打击
唐朝中后期的时候统治者完全放弃了河北地区的战略,基本属于不管地带,将重心放在了江淮地带,唐朝初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防范外族入侵,设置了九个节度使或经略使节度使经略使权利特别大行政财政都归其管理
仍然是一方诸侯这就是磐镇的来源
安史之乱爆发前十大节度使经略使的兵力达到了50多万人,其中与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最大
总兵力达到17万人,还有安禄山的私兵
中央的禁军也才只有8万人,边军久经战阵,为全国精锐,作战能力远超中央禁军,外重内轻,尾大不掉之势由此开始
安史之乱的本质就是中央与边疆节度使争夺全国统治权的全面冲突
安史之乱经历3个皇帝后,最终被平定,为了表扬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
安置安史集团中投降的将领,唐朝不得不在那里设置原本只在边疆地区设置节度使韦安抚他们
当时的节度使集中在四大区域分别是关中江淮河南河北地区
很多地方都不像唐朝中央政府交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