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政治家”田中角荣:因与华建交,险些被逼切腹自尽
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交流一定不能略过的角色便是田中角荣,他是战后首次访华的日本首相。让我们把视角拉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日本首相的心路历程。
富裕且穷苦的出生地
1918年5月4日,田中角荣出生于日本新潟县二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是家中七个子女中唯一一个男孩儿。
早些年间,田中家作为二田村历史悠久的开村农民之一,还是非常富裕的。
不久,他的父亲为了开办大农场,砸锅卖铁筹措了四万多日元,进口了三头荷兰种牛。
这些牛不知是不堪长途跋涉,还是水土不服,刚到家中便先后染病死了。
因此田中家亏得血本无归,家中经济一蹶不振,只能依靠田中母亲种地养家糊口。
也正因此,穷得揭不开锅的田中角荣小学刚毕业就没钱交学费而退学了。
努力且卑微的打工人
1934年3月,16岁的田中角荣来东京打工,四处碰壁的他只能在一家小建筑公司当学徒,每天又要打扫公司又要去工地,下了班还要上夜校去学习,可谓是打工人中的顶级教科书了。
在这繁忙的工作学习中,他每天只有四小时的睡觉时间,而每月的工资却只有5个日元,学费还要交出3.5日元,加上买书和测量实验费,他就什么都不剩了。
而正是这艰苦的环境让田中的上进心越发的坚定,“我如果不认真读书,就只能一辈子过这种生活。”
之后,田中又做过送货员,实习记者等等的多份零工,同时白天上班,晚上就去私立学校学习,终于拿到了土木科的毕业文凭,这份表文凭让他在中村勇吉的事务所中找到了一份正经的工作。
在日本,一份正经的工作意味着脱离穷困的境地,步入衣食无忧的生活,即使是现在,在日本有一份正式工作而非实习工也是值得炫耀的。
这对很多人来说是羡慕都羡慕不来的机遇。
于是,田中角荣利用这份机遇,站稳脚跟一步步向上攀登。
在事务所中,田中结识了大河内正敏。
大河内正敏
大河内是当时正是理化研究所的所长兼理化工业公司的董事长,承担了日本国内新技术的开发任务,一大批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精英汇聚在这里。
1937年,19岁的田中辞掉工作自己开公司,创办“共荣建筑事务所”,承揽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大河内正敏子爵把理研所的许多工程转包给田中,似乎一切都正在蒸蒸日上。
好运且悲伤的后勤军
1938年12月,田中被一张征兵通知书强制编入盛冈骑兵第三旅团,在诺门坎战役期间他负责后方勤务,而不是战斗人员,可尽管如此,在战争中的高强度工作仍然使他充满了压力和紧张。
1940年11月,田中患肺炎并发症,被遣送回国治疗,这时其实还不算是退伍。
岂料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田中的妹妹也患了肺病、生命垂危。
悲伤过度的田中与妹妹诀别后又发了高烧,重度昏迷。
就在军医们一度认为他可以准备后事的时候,田中却奇迹般地恢复了过来,结果他就按照伤病军人复员了,这次他总算是脱离了战争。
幸福且痛苦的暴发户
回到东京后,田中角荣重操旧业,同时认识了房东的女儿花子。
花子是个离异后的女子,带着孩子住在娘家,长相一般,但手脚勤快,为人和善,她见田中工作繁忙,衣着邋遢,总是主动照顾他。
田中心里感动,越来越觉得离不开温柔善良的花子。
1942年,田中便与她结婚了,此后两人有了一子一女,本来是个圆满的家庭,但儿子在六岁时夭折了,这对他们的家庭来说是个痛苦的打击。
女儿田中真纪子就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的掌上明珠,虽然在外的情妇也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但他们在田中心目中的地位自然无法跟田中真纪子相比。
田中真纪子
1943年,田中角荣成立了田中土木建筑股份公司,自任总经理。一年时间经营规模扩大数倍,成为当时日本50家大建筑公司之一。
二战结束后,田中在战时买下的店铺由于房地产价格暴涨,增资百万,生意兴隆,成为了实业界小有名气的暴发户。
步入政坛和必死的准备
在战争结束后,田中角荣结识了一位改变他一生的人,此人就是内阁大臣大麻唯男。
大麻唯男很欣赏田中角荣的财力和年轻,劝他拿出三百万日元来资助民政党竞选,心中本就有意向政界靠拢的田中当即同意了这个提议。
不久,田中角荣当选了众议院的议员,作为一个年仅30的议员,没有靠山没有资历,完全无法引起人的注意。
而在1948年10月,日本政局剧烈变动,芦田均内阁宣布辞职。
芦田均
根据一般惯例,议会第一大党自由党将组成下届政府。
此时,身居总务委员末席的田中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日本虽是战败国,但美国不能干涉日本内政”的演讲,使得会场形势急转直下,吉田茂保住了总裁职位,接着组成了第二次吉田内阁。
吉田茂对田中角荣非常感激,然后任命他为法务省政务次官,但田中角荣在上任40天后,又因涉嫌行贿事件被揭露而被捕入狱。
在牢里呆了两年,由于吉田茂的运动,田中角荣在拘留所的这段时间还在竞选议员,并且成功了。
出狱后,田中角荣先是担任了长冈铁路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又在自民党中担任要职,在自民党内的地位不停地稳步提高。
田中真纪子与田中角荣
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宣布辞掉首相和自民党总裁的职务,而田中角荣作为自民党内的“二把手”,顺理成章地被选为日本首相。
7月7日,田中内阁正式组建,这时田中角荣只有54岁,是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首相,因此被称为‘平民首相’。
这位平民首相异常受民众的欢迎,日本一时间掀起了‘田中热’。
民众认为,田中是个有决断力和执行力的平民政治家,朝日新闻8月份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田中的支持率高达62%。
与此同时,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国家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的中国政府摒弃了中日之间战争历史的桎梏,从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愿意同日本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当时的新中国正在起步,需要一个和平安稳的国际环境,虽无依无靠,却无所畏惧。
而这时的日本则正处于一个战败国的状态下,千疮百孔,只能依附于美国的霸权主义之下,与台湾建立了外交关系,却没有与中国大陆建交,内有政党震荡,外有政权干涉(美),这极大的阻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推进。
前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决定与中建交前,无意废除与台条约,而毛与蒋双方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佐藤企图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却不想在正常化之前废除与台湾签订的和平条约,而且自民党都是这样认为的。
据田中真纪子所记,“当时,“亲台派”在日本自民党里占据主流,日本和台湾断绝关系,可以说是无法想象的”。
田中角荣考虑到100年、200年以后,中国必将崛起,因此他当机立断,趁自己的支持率正高,便马不停蹄地飞往中国……
这一举措为他带来了极大的隐忧。
即便是战争过去了很久,作为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依然恐慌,饭菜里会有毒吗?会不会有刺客来?
他此刻心里没有一点底气,他不了解中国,但他认为,等中国崛起之后,再想建交就难上加难了,中日一定要友好起来。
制造麻烦与成功的建交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下了飞机,迎接他的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
碰面之后,田中角荣与周恩来握手,此时田中角荣目光低垂,低头向下,似乎是在向中国民众表达忏悔。
而周恩来则笑着握住田中角荣的手,表示欢迎他的到来,此时的周总理已是身患癌症,但他依然没有错过这历史性的一刻,因为他对这次建交已经付出了诸多心血。
早在1952年,周总理就对对日外交萌生了想法,1953年9月,周总理会见日本拥护和平委员会主席大山郁夫时曾说:“我们欢迎日本人民代表团前来我国访问,同时我国人民也愿派代表前往日本访问,但是现在美国帝国主义和日本反动派阻碍着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日本现政府还公然执行着美国政府的“禁运”政策,竭力阻碍中日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因此,首先打破这个阻碍,需要两国人民的共同奋斗。”
由这段话可见,周总理已经初步表达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外交方针,在周总理和毛主席的极力倡导之下,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才日益频繁,最终发展壮大,才有了这一次的日本首相访华之旅。
田中角荣,这位日本最年轻的首相,在刚刚上任两个多月之后,就开始了自己访华的行程,也足以展现出田中角荣对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重视程度。
随后,田中角荣坐进了迎宾车队,被安排到钓鱼台国宾馆的18号楼。
快要到站时,周总理笑着说:“年初尼克松总统来的时候,也是住在这里。”
田中角荣也笑着回答到:“虽说美国总统来得比我早,但是中日两国的关系却比美国和日本要久远许多。”
为了表示对日方的重视,周总理一路陪同田中来到钓鱼台,在安顿好了日方访华团的住宿问题之后,周总理打算与田中在会客厅里闲谈一番。
来到了会客厅之后,周总理正打算把外套给脱下来,但由于周总理的右手有病患,脱外套的时候显得有点不便。
这时候,站在旁边的田中赶在工作人员之前,想帮周总理把外套脱下来。
周总理连忙表示制止,他没想到对方居然会帮自己脱外套,因此他略带抱歉地向田中表示,这怎么好意思,让贵宾为我脱外套。
田中听了之后,脸带微笑地说到:“您把我安排在这里入住,那么我就是这里的主人了,您才是我的贵宾呢,我为您脱外套是很正常的。”
田中首相此举表达了他对周总理的尊敬,同时也体现出这次访华的诚意,为接下来的访华行程开了个好头。
双方下午即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进行第一轮会谈。
周恩来高度评价了田中就任首相以来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讲话。
田中则首先对日中两国在过去有一段“不幸的时期”表示了遗憾,并诚恳地说:“过去的历史不能重演了,今后日中两国人民要世代友好相处。”
当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宴欢迎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一行,在周恩来致欢迎词后,田中致答词。
在谈到侵华历史时,他表示:“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
田中的答词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周恩来也鼓掌了,但是他神态严肃。
毫不知情的田中角荣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宾馆,他不知道这句致答词为他在这次访华中制造了什么样的‘麻烦’。
9月26号,也就是田中角荣来到中国的第二天,双方进行了第二次会谈。
开始前,田中角荣就感觉到一丝异样,会场异常的严肃。
果不其然,开场周总理就提到了昨日致答词的讲话,周总理十分严肃的提到:“首相对过去的不幸感到遗憾并反省,我们能够接受,但‘添了很大的麻烦’,这一句话引起了中国人民强烈反感,中国被侵略遭受巨大损害,绝不可以说是‘添麻烦’。”
周恩来对于这件事的态度非常的强硬,这也让田中角荣惊慌失措。
只好连忙进行了解释,说到:“在日文中,添麻烦是诚心诚意地表示谢罪之意,表示不重犯和请求原谅。”
对于这样的解释,周恩来表示必须马上改换。
田中角荣也表示可按照中国习惯来改换,接着,他们又谈论到了另一个麻烦的话题,其实在二战结束后,日本首相吉田茂与蒋介石签订了所谓的“和平条约”,还宣布结束“战时状态”。
因此如今日本如果再次宣称结束战争状态,相当于打自己的耳光。
对此周恩来愤慨而坚定地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蒋介石已经逃到台湾,他已经不能代表全中国。他这是慷人之慨,遭受战争损失的主要在大陆。我们放弃赔偿要求,是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出发,不想使日本人民因赔偿负担而受苦。你们条约局长对我们不领情,反而说蒋介石已经说过不要赔偿,这个话是对我们的侮辱,我们绝对不能接受。”
已经担任两届内阁外相的大平正芳凝视着清瘦的周恩来,这才感觉到对方是个极其高明的外交家。
接下来,日方想方设法地考虑在中日之间战争状态怎么表述结束与日蒋条约的处置的问题上,考虑到不能打自己耳光,日方提出:或者由中方单方面宣布,或以“全面存在和平关系”代替“战争状态结束”。
中方明确反对,理由是:日方这种说明,等于仍然承认台湾蒋帮集团是中国的合法代表,中方当然不能接受。
9月27日,第三次会谈开始了,始终得不到答案的田中角荣只能不耻下问:“怎么样才能使双方都交代得过去呢?昨天我曾经鼓励我们的外交官们开动脑筋。”
周恩来说:“我想用这样的说法来表述,就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结束了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况’。”
‘不正常状况’当然包括了‘战争状况’,田中角荣这才如梦初醒,这下双方都在不丧失原则立场的情况下可以接受。
当天下午,日方也作了调整。
有关台湾归属问题,日方同意在联合声明中写进中国方面的主张: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日方在联合声明中表述,日方“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是这样规定的: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会谈结束后,毛泽东决定亲自会见田中角荣,事实上此时的主席也已身患重病,只是刚刚有了一些好转。
晚上八点,主席亲自接见了田中角荣,期间提到了致答词的事情,毛主席问道:“你们那个‘谈麻烦’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此次田中角荣显然谨慎了起来:“我们严格按照中国的习惯来改。”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毛泽东表示很满意,正如他所想的,对侵华历史的态度问题是原则性的问题。还再次强调到:“说句‘添麻烦’,全国人民都不会满意。在中国,这是把水溅到别人身上时说的话。”
会谈结束后,毛泽东还将一套《楚辞集注》作为礼物送给了田中角荣。
田中角荣答谢之后表达了对主席身体的问候,接下来就顺利得多了,在28号的会谈中,双方就已经达成了友好协议。
最终,在经过四天跌宕起伏的会谈之后,中日双方在9月29日正式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并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同时,日方严肃地宣布废除日蒋条约。
这标志着中日双方在经过几十年的敌对关系之后,正式确定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诗赞总理与被逼要剖腹
9月29日,成功建立外交后,在上海的举办了一场宴会,周恩来流露出近些年来少有的喜悦,田中角荣自然也是异常的激动。
素不嗜酒的他离开座位,亲自向周总理、姬外长祝酒,想到自己刚刚就任首相两个多月,就顶住右翼的威胁,亲手完成了邦交正常化之大业,心中自然兴奋不已,并且此次访华接见次数最多的周总理在田中角荣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真纪子对父亲回国后见到家人说的话一直记忆犹新:“应该带真纪子去!”
“毛泽东是位哲人、思想家,周恩来是位美男子、实干家。周恩来和我很投缘。和周总理见面,说第一句话之后我就感觉到:和这个人合作一定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周总理不符合我的想象的话,我很可能就干脆回日本了。周总理因战争时期受过伤,右臂有残疾。我看到周总理右手的样子,心想这是和日本打仗时受的伤。总之,与周恩来的结识非常有好感。(我们)很快就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毛泽东也是位很了不起的哲人,然而周恩来非常务实、非常周到。周总理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作为人,都是出类拔萃的。我想让真纪子见见这样的人。下次一定带你去!”
后来,田中角荣曾经专门写诗,称赞周总理“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
田中角荣回到日本后,先是到天皇那里去做“国政报告”,然后就是参加自民党的大会,这次大会持续攻击田中角荣此次访华的内容。
议员们集中攻击田中角荣,质问他为什么要和中国建交,你怎么有资格和台湾断交,摇着尾巴的国贼等等。
议员们强烈要求田中角荣辞去议员职务,并切腹自尽,田中角荣自然是被攻击得满头大汗。
等议员们的攻击结束后,田中家里的菜都凉了,他跟女儿说:“对付‘亲台派’比和中国交涉还辛苦”。
结语
田中角荣的一生或许并不光彩,作为首个平民首相,他或曾行贿入狱,或曾私生活靡乱,不仅私养情妇,甚至为了保持权力,还曾提出“人数就是力量”这样的言论。
日本的政治一时间成了彻头彻尾的拉帮结派,谁的人数多,谁就是自民党的总裁,而这些头头们拉人的唯一办法就是金钱。
纵观他的一生,不难想象他的作为、他的一切几乎都是金钱与群众带来的。
由于田中率领的政治家们不择手段地弄钱,日本的大企业也肆无忌惮地大兴贿赂之风。
不到2年,他就因金钱丑闻被迫辞职。
即使如此,却也无法忽视中日恢复邦交的事实,此次比美国还要提前建交的举措也轰动了当年的国际论坛,为亚洲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