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之后读研的代价(25岁之后读研的代价女)
大家好,近期很多朋友对于
25岁之后读研的代价
产不是很理解。然后还有一些网友想弄清楚25岁之后读研的代价女,(www)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上结论,再进行说明:
如果说本科是你的黄金时代的青春记忆,那么研究生就是你为了拿到学位的眼前的苟且。
985本科保研本校硕士,现在研二。读研之后我确实变得不快乐,我们研究生宿舍都是本科同班一起保研的几个人,大家们的感受也大多如此,并不像本科时候一样快乐。
之所以上研究生之后不快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0 1
跨专业的问题
用我自己举个例子,虽然我还是在以前的学院,但是因为换了一个专业,本科专业是与制造业、工厂比较相关的专业,而研究生是与信息管理、机器学习比较相关的专业,其实差的挺多的。
当初之所以要跨专业,一方面是本专业没有合适的老师,另一方面是近年互联网,大数据,AI比较火想转行。在作出换专业的抉择之前没有正确的认知换专业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研究生第一学期的时候压力非常的大。
需要自学python,机器学习,深度学习,TensorFlow等技术,而导师不会去教你,所以只能靠自己摸索。当人面对不可控的未来的时候就会变得焦虑,所以当时我非常的焦虑,以至于生理上产生不适感,最后通过心理医生咨询缓解了症状。
就算不跨专业,你也会发现你本科阶段学习到的东西读研之后基本用不太上。本科阶段注重的是学了之后能用(虽然大多数也不一定能用),研究生阶段注重的是能扯(你能得出一个好的结论,看似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所以,读研之后必须要具备的就是在很短时间内通过看别人论文然后总结出一个研究方向现状的能力,也就是快速学习快速突击能力,美其名曰“调研”。
0 2
工作方式的转变
在本科及以前,我们主要的考核机制是考试,主要任务是应试。经过了十几年的中国特色应试教育的训练,这种日常工作方式是我们熟悉的,该刷题刷题,该背书背书。从逻辑上来说是具有比较强的方向性和确定性的,只要你愿意付出足够多的时间,你肯定会有一个更好的成绩。
而读研之后,我们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也更接近于工作后的状态。导师会给你安排任务,这个任务更多时候不像以前复习考试一样有课本和标准答案,这个事没有人做过,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你需要自己寻找解决方式。
所以,我一直觉得,读研不是继续上大学,读研是一种工作。
举个例子,以前的工作都是有进度条的,背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都是可预计的,而读研后的工作是没有进度条的。人是需要反馈来激励自己的,越了不起的人能承受的反馈延迟就越久,玩游戏是一种及时反馈,而一个更大的项目就是一种延期反馈。
读研之后反馈变得越来越少,没有一个人会给你的工作打一个分,你也没法找到什么参考答案。这种开放式的工作方式一开始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觉得本来念书很厉害的我们读研后觉得很多事情无法再做的完美。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人,那么读研这一段时间的折磨足够让你认清现实,放弃完美主义。
0 3
各种各样的奇葩导师
遇见一个关心学生,指导学生的导师是一种幸运,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就像2020年刚开始时的一个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自fen身亡这个事件,就是导师压的太狠了。
你以为和导师会是师徒情深,结果你就是他的一个部下,还是要不了多少工资随便用的那种。你要学位,他要人干活,各取所需而已,能碰到一个好导师确实不容易。在本科以前我们是没有直接领导的,班主任和导员并不会对你的生活介入太多,而导师就是你人生中的第一个领导。同门私下交流时很多人都会管老师叫“老板”,因为他确实就是你的领导。
中国学位管理水,学位委员会基本不会卡人除非特别差,所以这个能否拿到学位证的权利就落到了导师手里,导师权利很大。因为导师权力大,所以他就能让你做很多和研究生生活无关的事情。
给导师做个家务,带个孩子,报个发票,取个快递或者做一个与自己学术研究没有丝毫关系的ppt等这些我想大部分研究生应该都做过。
每个导师都或多或少有些项目和职位等其他的零碎,总会有各种会、各种报告、各种申请书要写。这些东西都是研究生的工作,导师是不会亲自做的。所以说,一个优秀的大学教授是其学生培养出来的,各种材料基本都是学生准备的。导师往往会把一件事看的很简单,然后让学生跑断腿,反正干活不是他们干,牛可以就放开了吹。
更有甚者,会有少数导师做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事情。代写论文,挂作者,套取学术经费,收学生毕业费,权色交易等等情况也不是完全没听说过。
总之,就是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除非你真敢和他撕破脸然后去学校去教育部告他,不然就得老老实实忍着导师的所有奇葩要求。人在屋檐下,想毕业的话就不得不低头。
0 4
课余和生活
研究生阶段不再像本科的时候对大学生活抱有无限的憧憬,会玩个社团什么的。读研大多数人的目的都是为了找工作更好找,大家都是为了很现实的目的来到了这里,大学的新奇感在本科的时候早就消失殆尽了。
生活中很多东西和很多经历,你在初次遇见的时候会给你惊艳的感觉,而当再次出现习以为常之后,即使遇见的东西没有丝毫改变,但初次遇见的那种感觉再也没有了。
硕士研究生阶段班级概念更加模糊,我还是我们班的班长,本来本科时候班级概念就已经比较弱化了,研究生更是基本上班里同学几乎不会认识。实际上每个人的社交圈子很小,除了舍友,同门之外,与其他人有联系的机会并不多,课也不多,实验室一坐就是一两个春秋。
课余生活时间被压缩,导师安排任务不会管你周末还是夜晚,既然做廉价劳动力就要有这个起码的觉悟。
并且,按照18岁上大学来估算,读研的时候一般都22岁了,毕业的时候都24、25岁了,家里这个年龄普遍逐渐开始催婚。但是未毕业的我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城市,行业,岗位,收入都不确定,实在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也难以承担起那份责任和不确定性,以及为了心爱的人取舍的决心。
我觉得在学校里面找到合适的人还是很好的,大家更能从感情出发去考虑这件事,并且在学校里面适龄优质男女都很多,这个密度是工作以后很难遇到的。但是就像上面说的,实际上读研的时候不比本科有各种活动,社交圈子其实很窄,并不能很容易认识很多异性。
0 5
为什么还要读研
简单粗暴的说,我的目标就是拿个更高的学历文凭,以便将来我能够在一个更好的平台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为此,我需要付出2-3年的时间和工资去换取未来更高的工资。国家和导师每个月会给一点钱,但显然是不多。这段经历并不愉快,如果不是为了拿个文凭,确实这个研究生没什么好读的。
所以,我现在想的是,尽早出论文,尽早实习,尽早毕业,尽早滚蛋。离开这个学校,这就是我现在的想法。
学校中确实比工作后空闲时间多一些,但是工作难度相对比较大的,因为相比于工作后大多数人从事的事务性工作,在学校里面还是以创造性工作为主,比较费脑子。在学校每天都是在学习新的东西,按理说是挺好的,但是学的都是几乎没有实用性的各种名目的“理论”,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除了部分专业外,大多不会在意你写了什么论文,白白浪费时间和脑力。
PS:
本文中研究生主要特指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我没有发言权。
本文以上所有内容皆泛指当下国内硕士研究生现状,不特指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任何一位老师和同学。
作者:Alex Winter
编辑:卡卡鸭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