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务郑蕴侠:潜伏8年,曾和张国立一起拍戏,遗愿是回重庆较场口
1984年秋天,宜宾江安县夕佳山中的一处庄园里,突然涌进来一大批人。
原来,这里正在拍摄电影《草莽英雄》。
写剧本的人名叫阳翰笙,出生于四川省高县。
清末到民国期间,阳翰笙的老家出现了名为“袍哥”的组织,这部《草莽英雄》就是以“袍哥反清、保路运动”为主题创作的。
在这部电影里,饰演“袍哥大爷”罗选青的演员名叫夏宗佑,此人曾演过贺龙元帅;饰演同盟会志士唐彬贤的,就是张国立。
电影剧照
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张国立还没有走红,自然也没啥明星派头。
除了这些主演之外,剧组里还有个老头,大约80岁左右,个子不高,脸黄体瘦,精神却很好。
这老头经常穿着一套旧中山服、一双旧布鞋,看上去就像是个教书先生。
他也是参演人员之一,在电影里演一名“老袍哥”。
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老头绝不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演员,导演刘子龙对他他毕恭毕敬,经常凑到他面前,问东问西。
后来,大伙一打听才知道,此人的身份果真不简单!
《草莽英雄》电影剧组合照,注意看上排中间的那个老头
1、给周总理寄子弹
这个老头名叫郑蕴侠,出生于1907年,是江西临川县人。
他的父亲郑宗尧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后来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便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职。
郑蕴侠也不差,他先是考入上海法学院法律系,后来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是众所周知的高材生。
正是凭借着这两张“过硬文凭”,郑蕴侠很快便在国民党政府站稳了脚跟。
1938年,台儿庄战役打响,郑蕴侠率领政工队奔赴前线,亲自参加了滕县守城战,与日军5次争夺阵地,一直撑到援军到来。
1941年后,郑蕴侠以重庆《世界日报》采访部主任、军委会通讯社社长等身份,亲自奔赴中国驻印缅远征军,主持战地通讯工作。
凭心而论,在抗日战争期间,郑蕴侠的的确确做了一些为国效力的实事儿,这种行为值得赞赏,但是,抗战胜利后,他却犯下了无法饶恕的罪过。
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主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中共中央派出了周总理、董必武、陆定一、邓颖超等代表出席。
在和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会议终于通过了五项协议,这些协议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搞内战的政策,总体上来说是符合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愿望的,自然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但是,蒋介石不乐意了。
他一边在决议上签字,一边随时准备撕毁决议,挑起内战。
终于,机会来了。
1946年2月6日,郑蕴侠突然接到上峰通知,说2月10日那天,重庆较场口会举行一场“政治协商会议庆祝大会”,让他执行破坏命令。
郑蕴侠收到这个任务后,立即着手安排。
到了2月10日这一天,重庆较场口广场上人声鼎沸,很多教授、学者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纷纷赶来这里,和人民群众一起,庆祝来之不易的和平。
按照原先规定,大会在9点半正式开始,不过,才刚7点多,政协代表和筹委会选定的大会主席团成员还没有到达时,郑蕴侠已经带着一帮大小特务气势汹汹地抢先进了会场。
他们有七八百人,分成30多组,每一组有20多个人,分别坐在主席台上下四周,甚至还有几个人跑上主席台,硬是从工作人员手中抢走“主席团”的标志,大大咧咧地占了讲台。
当各界人士进入会场后,这些特务们走上台,故意找茬,有的要求选会议主席,有的指责现场没有悬挂孙中山的遗像和国旗、党旗,场面开始变得乱糟糟。
著名学者李公仆先生刚走到台前,正准备发言时,郑蕴侠突然摘下帽子,连挥三下,这是事先说好的行动信号,特务们一看,立即一拥而上,将李公仆按倒在地,一阵拳打脚踢。
李公仆的胡须被生生扯掉,倒在主席台下面,满头鲜血,一旁的郭沫若大惊失色,连忙扑在李公仆身上,试图保护对方,结果自己的眼镜也被打掉。
此时,台上台下已经乱成一团,在场群众焦急地喊着“不能打人”,早已布置好的其他特务已经冲了过来,对参加集会的人们一阵乱打。
郑蕴侠看见郭沫若受伤不重,便给身边的几个特务使眼色,让他们把郭沫若带到后面,再狠狠地揍他一顿。
这些特务的目的就是捣乱、搞破坏,所以,他们见人就打。
马寅初的马褂被扯掉,文稿被抢走;
施复亮被特务们追着打,一直逃到附近的一家小杂货店里,对方还不肯罢手。若不是市参议会议长胡子昂正好路过,用车将他接走,施复亮很可能会被打死;
来参加会议的沈钧儒当时已经70多岁,也没逃过暴徒的追逐殴打,好在遇见了来参加大会的中国劳动协会负责人朱学范,才被救上车、逃过一劫;
对来参加大会的中国劳动协会的职员和工人们,特务们也没有放过,很多职员和工人被打成重伤,工人弟兄们怒火冲天,几次要冲进去和敌人拼命。
虽然在场的群众们竭力维持会场秩序,和这些打手们积极搏斗,但是,反动派们早有准备,他们手里拿着铁条、砖头,出手狠毒,当天仅是受伤和失踪的群众就有60人之多。
参加大会的群众们愤慨不已,周总理赶到会场后,看见这一幕幕惨状,更是悲愤交加,他当场痛斥道:“这是什么国家?这是践踏民主!”
一看周总理和冯玉祥来了,暴徒们一哄而散。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种种决议,就这样被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撕毁了。
“重庆较场口惨案”发生后的当天晚上,政协代表们召开紧急会议,推举周总理等人为代表,准备与蒋介石当面交涉。
蒋介石明知一见面就要挨骂,哪肯同意?他一收到周总理的严词抗议,便迅速飞去上海,说有公事要处理。
而郑蕴侠和他手下的特务、打手们还不收敛,竟然以“冠英”的假名给周总理写了一封恐吓信。
信封中装着一颗手枪子弹,信中写道:
“假如你要向蒋主席报告10日大会的经过情形,请先看看这颗子弹。实话告诉你,这颗子弹已经等候你多时了,现在我们不再忍耐了......看是谁占上风?”
要是真正了解周总理是什么样的人,郑蕴侠绝对不会采取“寄子弹恐吓”这样一个下下策。
周总理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怎么可能会把这些小动作看在眼里,又怎么会被一封恐吓信给吓倒?
收到信之后一看,周总理冷笑一声,立即将这封信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新华日报》,让他们公开发表。
一时间,群情激奋,广大人民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血腥暴行怒不可遏,各个城市纷纷举行集会抗议,各大媒体对特务的暴行口诛笔伐,要求国民党当局查办真凶。
但是,郑蕴侠等人的所作所为原本就是出自上层的授意,又怎么可能会因此受到惩治?
到了1949年,郑蕴侠甚至还被任命为少将政治部主任兼军特别党部书记长。
不过,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他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2、靠演技活命
当时,为了阻止解放军解放重庆,担任重庆卫戍总司令的杨森召来郑蕴侠,想要组建一支“东西山游击纵队”,对抗解放军。
结果,解放军一到,这支所谓的“游击纵队”顷刻间土崩瓦解。
1949年11月16日,距离最后一班撤台飞机起飞只有4小时,蒋介石下令对重庆实施“焦土政策”:将兵工厂、水电厂、机场等建筑物予以彻底破坏。
此时,郑蕴侠正遵守命令烧毁所有机要文件,还没等他撤离,重庆的两座机场先后被炸毁。
郑蕴侠没有办法,只好急急忙忙赶往成都,准备从这里搭乘飞机去台湾。
谁知,当他到达成都时,这里也已经被解放军攻占。
郑蕴侠没有慌。
他暗自琢磨,接下来,自己只有三个去处,一是台湾、二是海南岛、三是滇缅金三角地区。
郑蕴侠没有多想,直接选择了第三个。
在他看来,台湾、海南岛离自己目前所在的地方太远,至于金三角地区,抗战时期郑蕴侠曾经去那里执行过任务,对这条路线上的道路和风土人情都相当熟悉,而且那里有国民党李弥残部残部在活动。
郑蕴侠设计的逃亡路线是:先渡过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经过贵州到达云南、然后越境到金三角。
计划制定好了,接下来,郑蕴侠需要解决盘缠的问题。
那个时候,既不扎眼、又能应对通货膨胀、还方便兑换的,就是“袁大头”。
谁知,正当郑蕴侠倒卖银元时,却被冲进市场的解放军抓了个正着。
虽然人被抓了,但是郑蕴侠毕竟在中统待了十多年,受过各种训练,比如审讯术、心理战、伪装术等等,他谎称自己是木材商人,竟然顺利逃过一劫。
只是,此时,解放军已经加紧对边境地区的控制。
当郑蕴侠走到赤水河以后,发现河边处处都设了岗哨,他吓了一跳,赶紧往回走,由于在贵州人生地不熟,他最终还是决定返回重庆。
郑蕴侠到达泸县时,“镇压反革命运动”已经拉开帷幕,很多土匪特务知道自己无路可逃,想来个最后一搏,为了防止他们搞破坏,解放军剿匪部队干脆将民众武装起来,在泸县一带实行宵禁。
郑蕴侠不傻,他认为现在最好的做法就是躲在一个安全的角落、静观其变。
“幸运”的是,郑蕴侠结识了一位疑似曾在军统待过的大哥,对方帮他伪造了一个身份,郑蕴侠得以混过检查,还成了涪陵一家榨菜厂的小工。
不过,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榨菜也成了供应物资,郑蕴侠所在的榨菜厂被接管,当厂里开控诉会,控诉国民党特务犯下的滔天罪行时,郑蕴侠都不由地心惊胆战。
这个地方,不能再待下去了。
3、被成语出卖
1950年年底,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来了一名走街串巷的杂货郎,专卖针线篦子、火柴等小物件。
濯水这个地方位于川黔两省交界处,人口稀少,很少与外界联系,渐渐地,人们和这个杂货郎熟悉起来,得知他名叫刘正刚。
平日里,刘正刚住在当地一位姓何的大娘家中,他看上去老实巴交,大伙可怜他孤单一个人,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把他请到家里,热情款待。
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时,邻居们还出面为他作证,让他如愿以偿地被评为贫民。
这些朴实的乡民们说什么也想不到,这个“憨厚可怜”的中年男子,竟然是全国到处通缉的中统特务郑蕴侠!
周总理曾亲自对此人下达指示: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虽说濯水镇位于大山深处,但是,无妻无子,没有家庭,毕竟不妥,时间久了难免会引人怀疑。
为了掩护身份,郑蕴侠和一个叫邵春兰的女人结为夫妻,过上了平平凡凡的生活。
时间久了,郑蕴侠也习惯了这种安安稳稳的生活,只是,因过去的身份和犯下的罪孽所带来的恐惧依然如阴影般,笼罩在他的身上,让他终日提心吊胆。
其实,渐渐地,濯水镇上的不少百姓也隐隐察觉到这个叫“刘正刚”的人身上有秘密。
1956年,全国对私有制进行改造,濯水也成立了合作食堂和公私合营商店。郑蕴侠先是在合作食堂当会计,后来又被调到合作社。
对外,郑蕴侠一直声称自己不识字,可是,别人教他打算盘,他第一天还什么都不会,到了第二天,就打得非常娴熟。
还有一次,郑蕴侠正在清点物资,写着写着,突然发现钢笔的笔帽不见了,他随口嘟囔了一句“不翼而飞”。
身边的同事看了他一眼,笑道:
“你不是说自己不识字吗?还知道‘不翼而飞’这个成语啊,挺有文化的嘛!”
郑蕴侠尴尬笑笑,没再多说,但是,这件事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
领导皱着眉想了半天,越想越觉得郑蕴侠这个人可疑,他立即去当地公安机关上报。
很快,郑蕴侠便被暗暗监控起来。
1957年5月19日早上,郑蕴侠刚刚起床,就被两支黑洞洞的枪口抵住,他看着面前的两名公安人员,意识到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有轻松,有不安,还有不舍......
郑蕴侠被关进了重庆市第二看守所,一审判决时,被判处死刑,他没有上诉,但在终身判决时,他被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
郑蕴侠瞬间泪流满面。
后来才知道,当时中共中央出台了惩治反革命分子的新规定:可杀可不杀的不杀。
就是这个政策拯救了原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早已陷入绝望的郑蕴侠。
在劳动改造期间,郑蕴侠表现积极,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
1975年,中央对全部在押的战争罪犯实行特赦,当年12月20日,68岁的郑蕴侠终于走出了监狱。
他手捧赦免证明,热泪盈眶,如做梦一般。
出狱后,郑蕴侠还是回到了务川县,考虑到他毕竟是曾经的“高材生”,县里特意安排他去县城二中教高中语文和地理。到八十年代,他还受邀成为县政协委员。
郑蕴侠感念国家和人民对自己的宽大处理,为了回报这份恩情、回报社会,他工作得非常用心,还写了很多文史资料,将自己经历过的事件用文字记录下来。
1984年,《草莽英雄》开拍,开拍前,刘导演特意请来郑蕴侠。
可能有些人会不明白,《草莽英雄》讲的是“袍哥”,跟郑蕴侠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请他来指导演戏?
其实,原因很简单。
电影剧照
4、指导张国立演戏
首先,郑蕴侠早年曾奉命到川南秘密调查宜宾的“大刀会”,天天和袍哥打交道,与范绍增等四川袍哥头目颇有交情,是货真价实的“袍哥通”。
因为这个,他还从土匪手里保住了一条命。
1950年初,在逃亡途中,郑蕴侠正走在一处深山老林里,突然遇见几个土匪。
土匪把他带到一个破山神庙里,绑得牢牢的,搜走了他身上所有的钱。
正当对方的头目“胡司令”要把他丢到悬崖底下喂野狼时,郑蕴侠吼道:“胡大哥,我是‘嗨’了的!”
(这个“嗨”,其实就是“嗨袍哥”,意思是当了江湖袍哥)
土匪头子一听,赶紧停手,只听郑蕴侠继续喊道:
“大哥请登金交椅,三哥请人软上抬,五哥请坐龙虎案,各路弟兄两边排。辕门该由老幺守,不是嗨哥不准来......胡大哥,弟兄们弄我上龙背忠义堂,万望高抬龙袖、亮个膀子,把兄弟放了......我家里有天老、老柴、春儿,都靠我啊......胡大哥念我‘嗨皮’份上,手下留情啊!”
“天老”指的是父亲、老柴指的是妻子,春儿指的是儿女,这些都是袍哥的“黑话”,按照规矩,只要是袍哥,不管人在何处,袍哥们就得互相关照。
果然,那“胡司令”一听郑蕴侠这些话,赶紧收起凶相,让人为他松绑,还满脸堆笑地和他客套。
郑蕴侠哪敢多停留,寒暄几句后挑起担子就要下山,身后,胡司令还在说着客气话:
“都是袍哥兄弟,你龟儿子也不喝口砂锅头的狗头汤暖和下肠子就下山嗦?”
总而言之,郑蕴侠把“袍哥”的门道摸得一清二楚,他甚至还专门写过文章,介绍袍哥的起源,刘导演请他来做历史指导,再合适不过了。
《草莽英雄》剧照
其次,要论演技,再好的演员都不一定能比得上郑蕴侠。
郑蕴侠毕竟当了几十年特务,演戏是他活命的本事,如果不是演技精湛,他又怎么可能潜逃那么多年?
换句话说,郑蕴侠是演啥像啥,刘导演也希望他能指点下张国立等年轻演员。
事实证明,郑蕴侠的确为这部电影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不管是“袍哥”结义的场面、层出不穷的“黑话”还是演戏技巧,郑蕴侠张口就来,讲得头头是道,由于他的名字里有个“侠”字,所以剧组的人们都笑称他为“郑老侠客”。
2009年7月10日,郑蕴侠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时年102岁。
郑蕴侠
临终前,他告诉亲属,自己还有最后一个心愿没有实现,那就是回到重庆较场口,亲自忏悔。
至于为什么不趁健在的时候去?或许还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吧!
参考文献:
[1]吕长春. 我所亲历的"较场口血案"[J]. 重庆陶研文史, 2011(2):1.
[2]郑蕴侠, 郑光路. 最后在大陆落网的国民党将军[J]. 法制与经济, 2006(01S):3.
[3]张嘉友, 栗景霞. 四川袍哥与保路运动[J]. 兰台世界, 2019(8):4.
[4]徐志福. 川南的保路运动与阳翰笙的《草莽英雄》[J]. 文史杂志, 2011(06):10-12.
本文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书籍和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