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高级将领在内部刊物发文,评价中越战争,称解放军炮火猛烈
1987年10月,越军副总参谋长阮世奔中将在《人民军队》杂志(这份刊物由越南国防部出版,供越军中高级干部阅读)第5期,发表了一篇关于越军作战情况以及训练改革的文章。这篇文章透露了越军总参谋部对中越边境、柬埔寨和老挝三个战场的情况分析,并提出了改进越军作战训练的具体要求。
中越边境战场
中国军队继续在北部边境对越南施加军事压力。特别是在西北方向的河宣省渭川地区,中国军队在狭窄的正面(近16公里) 上,相继轮换多个大军区的陆军军和集团军参加战斗。在这个地区,中国军队使用了多种新式武器和器材,比如新型轻机枪、可以发射榴弹的新型突击步枪、改进型B41火箭筒、160毫米迫击炮、各种新式炮兵侦察器材、各种电子作战器材。
中国军队的主要作战行动是:在进攻占领阵地以后,构筑直接接触式的阵地实施防御,用坚固的工事、密集的交通壕,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有的地方双方相隔不到100米) ;以此为依托连续组织多次进攻,以扩大占领区。支援步兵的大口径火炮以及迫击炮火力密度非常高,炮火相当猛烈。比如1987年1月7日,中国军队就发射了6万多发炮弹。
虽然中国军队投入了师、军、集团军级的兵力,但在具体进攻时只分批使用分队规模的兵力,偶尔使用更多的兵力,在高密度炮火支援下向某一目标发动连续进攻。与此同时,中国军队在北部边境全线还加强了偷袭、侦察和炮击,使得越军始终处于高度备战状态。
以上实际情况表明,为了对越军保持军事压力,中国军队出动的总兵力规模很大(军、集团军),但是具体动用的兵力规模有限,只不过是从排级到团级规模,同时炮火的密度则很高。当然,越军也要做好准备,如果中国军队动用坦克、空军、海军各军兵种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部队要随时组织力量进行抗击。
柬埔寨战场
阮世奔在文章中透露,尽管侵柬越军在柬埔寨与泰国边境实行“封锁边境”措施,但是仍然阻挡不住柬埔寨抗越武装力量向内地的发展。通过1984年至1985年的旱季进攻,越军和韩桑林政权军队虽然基本上攻占了抗越武装力量在泰国边界沿线的根据地,建立了柬泰边界防线。但是,抗越武装力量依靠泰国的土地,已经巩固、补充和重建团、师级规模的部队。抗越武装力量(有的地方还有泰国军队协同),出动炮兵、航空兵、坦克兵和步兵,向越军和韩桑林军队在边界上的防御依托点发动进攻。
除了柬泰边境战场之外,抗越武装力量在内地继续巩固、扩大原有的根据地,建立地下组织和秘密基地,扰乱越军后方,发动小规模的袭击、伏击。有时动用300人至400人的兵力,即所谓的团级,其目的是打击韩桑林政权的基层组织,争取老百姓。也就是说,抗越武装力量的进攻、袭击、伏击或者防御性作战活动只是分队规模,一般是零星、.小规模的游击作战。虽然实际威胁并不是很大,但是越军为此耗费的精力却不小。
老挝战场
在老挝,越军和老挝军队的作战对象是泰国军队和各种老挝反对派力量(如王宝武装)。泰国军队有一次攻占了老挝的3个村庄,后来被击退。对方除了在边境地区采取各种军事行动,同时还派遣反对派力量深入老挝内地,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阮世奔根据越军在上述三个战场上作战的实践,提出了改进部队训练的要求:1、针对各个战场上不同的作战对象进行训练。2、改革分队的基本技术训练内容。8、训练分队创造性和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斗方法。
阮世奔在文中认为:在北部边境战场,必须重视对分队进行侦察、擒敌、捕俘、选择地形的训练,以及在山岳丛林地形实施进攻、防御的战术训练。在柬埔寨战场,必须重视在森林、高山、沼泽、河流等地形实施进攻、防御的战术训练,另一方面,必须十分重视伏击、袭击和遭遇战的训练。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越军为了贯彻黎笋集团称霸中南半岛的战略企图,在各个战略方向全面出击:抗衡中国,控制老挝,侵占柬埔寨,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竭尽全力,但受制于落后的经济,有限的国力,十年的苦苦支撑最终化为泡影。这正应了一句名言:战术上的勤奋扭转不了战略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