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入头伏怎样算法(夏至三庚数头伏)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最近几天的炎热高温天气让我们见识到了今年夏季天气的猛烈程度,这还没有三伏天,但是我们已经能感觉到热浪袭来了,天气这么热,我们的身体已经在出汗排热了,这个夏天,我们与热同行,我们将与三伏天同行,那么2021年的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分享一下。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三九天是一年中寒冷的时候,冬练刻苦。而三伏天是天气炎热的时候,这也是能锻炼人意志力的时候。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特别说到了“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我们确定三伏天具体时间的保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至节气开始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三伏天头伏开始的时候”,这就是三伏天入伏的标准。
三伏天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夏至日,一个是夏至三庚日,我们只有知道这两个时间了,我们才能准确无误的判断出2021年的三伏天具体时间和分布,并且我们还要知道,三伏分为初伏10天,中伏10天或20天,末伏10天,也就是说三伏天有30天和40天之分,这里面就是说明中伏里面可能会有一个加强伏,也是十天,而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所以40天的三伏天天气热的时间长一些。
图片来源网络
2021年的夏至日是在6月21号,这就是第一个时间节点,我们还要找到夏至三庚日,也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这里我们又要先了解什么是“庚日”?庚日是传统天干地支历法记录每天时间的,也就是说,在天干地支日中每天都是一个天干与一个地支组合而成的,一般来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可以组成60个天干地支日的不同组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60年一个甲子的说法。
图片来源网络
天干地支日一般在老黄历中有体现,比如说今天是6月17号,是丙申日,6月21号是夏至,是“庚子日”,这里出现了一个“庚日”,我们说只要出现“庚”字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庚日,6月22号是辛丑日,6月23号是壬寅日,6月24号是癸卯日,以此类推,到7月1号是庚戌日,7月2号是辛亥日,一直到7月11号是庚申日,这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所以今年的头伏应该就是夏至三庚日,即7月11号开始入伏。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三伏天的安排:
初伏:7月11号~7月20号,有10天;中伏:7月21号~8月9号,有20天;末伏:8月10号~8月19号。
根据以上总结,2021年的三伏天从7月11号开始到8月19号结束共40天时间,这四十天时间将会是很炎热的,希望大家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关于夏季养生,先养心
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大补”。三伏天气里吃些苦瓜、苦菜,或者饮用一些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饮料,不但能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从这天开始,最好睡午觉。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儿,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注意防晒
德国和荷兰两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吃西红柿可防晒。别忘了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既可以消暑,又能补钾和维生素。
此时节,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亦可随身带着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预防中暑。
千万别贪凉
夏天不适合大补,所以羊肉等不宜多吃。最好多吃蔬菜,少吃油腻,并注意多吃些可以清热降暑的食物,如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
晚上睡觉尽量别整夜开空调冷气。此外,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生冷之物,否则可能导致腹泻。
夏至养生宜清补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的饮食应该以清补、祛暑化湿、健脾为大原则。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物,例如香菇、蘑菇、平菇、银耳、虾、瘦肉、薏米、鸭肉、鲫鱼等。
饮食宜清淡,要多食杂粮,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内容整理自网络,如侵权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