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侯的原因(为什么李广难封侯却流芳百世)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这里的飞将其实指的就是李广。
李广因为将匈奴打的闻风丧胆,所以得到了一个飞将的称号,但是大家也听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到底是由何而来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
在汉朝有两名非常出色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显然李广在后世的盛名没有卫青和霍去病高,其实这也与李广本人的自身原因有关。
当时汉武帝对抗匈奴可以说是留名千古,正是因为最后平定了匈奴,汉朝才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当时的北方匈奴连年不断的进犯汉朝边境,汉武帝派出李广去驻守边疆。
其中光李广一生就与匈奴军队交战70多次,但是直到最后李广也没有封侯,后人有不少人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之处的境地,常用李广来做比喻,由此也看出后人对于李广的同情。
其实李广没有被封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李广的出生,像李广这种没有背景的将军,即使一身战功,为汉朝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后也难以身居高位,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看待李广其本人确实有相当卓越的军事,才能就比如历史上盛传的李广巧计退兵。
当时有几位宦官在野外驰骋,结果却不幸遇到了三个匈奴人,这些宦官在逃回去之后立马禀告李广,当时李广带了几十名骑兵就立马追了过来,当场杀死了两个匈奴人,还剩下一个匈奴俘虏。
当时李广将这名俘虏绑在马上,正准备返程,却突然看到前方有数千名匈奴骑兵,当时李广所带的数十名骑兵十分惊慌,李广告诉大家一定要镇定自若,对方会以为我们是用来诱敌的士兵,肯定不敢轻举妄动。
我们表现的越镇定,对面就会越被我们迷惑,果不其然,匈奴士兵的将领也远远看到了李广的这数十人马,看到李广镇定自若的表现,果真认为他们是汉朝军队派来诱敌的人马。
果然在原地按兵不动,天逐渐黑了,到了傍晚的时候,李广几安下马侧卧在土地上十分悠闲的样子,匈奴看他们这个样子反而更加不敢进犯。
等天黑以后就逐渐撤兵了,李广带着几十名骑兵安然无恙的返回了营地,这就是历史上盛传的李广巧计退兵的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李广其实本人是一个智勇双全相当有才干的人物汉朝当时实行的是军功制,李广身上其实有不少赫赫军功。
但之所以最后还是没有封侯的原因,除了李广出身不好,还因为李广并没有为汉王室带来最终胜利,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李广曾经在实战中有一些失误,三次在沙漠之中迷路,又有多次因为寡不敌众而取得了失败,并且当时还为整个军队的进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这些事情也让汉武帝感到极为不悦,再加上李广与卫青不同,李广的家境太过于平凡。
卫青家里有皇后卫子夫做靠山,所以卫青自然是平步青云,李广没有卫青的家境,李广的地位可以说是靠着自己亲手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从最底层的士兵才做到了将领。
在公元前166年匈奴入侵萧关,这个时候,李广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当时因为在战场上表现卓越,斩杀了许多敌军,这才被分为了汉中郎。
后来多次英勇善战,让汉文帝也逐渐重视起了李广,于是就任命李广和周亚夫一起平定了七国之乱,平定七国之内算是李广一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从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李广就不断升职,包括汉景帝汉,汉景帝也非常欣赏李广。
之后李广在雁门关等地攻打匈奴,都获得了极大的胜利,当时的匈奴人听到李广的名字,大多数都是闻风破胆。
等到李广跟随汉武帝的时候,其实已经60多岁了,当时的李广也跟魏琴合作过,为了保险起见汉武帝也因为李广年纪大了。
所以没有任命李广为主将,但是当时李广一心想要做前锋为亲拒绝了他的请求。
李广内心不符,就亲自率兵出击,却在中途迷路,当时的李广认为自己年老没用,于是就拔剑自杀,李广的儿子也跟卫青一家势不两立。
这便是李广传奇的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当时那个讲究家世背景的年代下,最终还是没有落得一个善终。尽管李广到最后也没有封侯,但是他也做到了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