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的感悟(3):为何众多60后活成了世人讨厌的样子
多年前我自己就意识到,在高中、大学同学群、还有几个以60后为主的群中很不受待见,但我很快意识到原因所在。
仅举一例,刚开始流行微信群聊不久,有一天,同学群中贴出一文《希拉里在哈佛大学演讲:中国将在20年后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我点开一看,从行文风格看,可肯定是国人的伪作,就马上回复:此文是假的,希拉里不可能有这样的演讲。马上另有同学质问我为什么说是假的,文中把中国的弊端说得这么准确,难道不是真的吗?
我说很简单,如果希拉里真的有这个演讲,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上肯定报道过,那就请柳**同学(当时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任教)说说到底有没有吧。
柳同学很仗义,并说像希拉里这样级别的政治人物不会随便这样说。
在我所在的多个类似群中,常有各种反智、荒唐、不合逻辑,我一眼就可看出有问题的言论,就忍不住要指出其问题。当然会引起很多人不快,估计我的观点这些人内心多半会服气,但他们非常好面子,总要狡辩一番。
很快我就收敛起来了,何必自讨没趣呢!不过有时实在看不过眼还是会说几句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上的主流观点把中国的60后描述成了“价值观扭曲,失去民族自信、做人尊严,崇美恨中”的时代弃儿。
我作为60后,自然和60后接触最多,虽感到这些对60后的过激评价肯定是以偏概全,很是扎心,但不能不承认,对为数相当多的60后,给他们贴上这样的标签,一点都不冤枉。
这种现象与60后的特殊经历有关。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中国非常贫穷落后,正当我们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恰好遇到国门初开,突然发现,原来湾湾并没有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世界上也并非2/3的人民没有得到解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正当盛年,了解到欧美日科技之发达,人民之富裕超乎我们的想象,让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还有我们60后因特殊历史原因注定不可能受到很好的教育。1977、1978年高考,堪称史上最难考的两年,因为从1966—1978共13年的高中毕业生都集中在这两年参加高考,我的大学同学40后、50后、60后各约占1/3,年龄最大的是1940年生,最小的1963年生,是标准的两代人。
而从1961年开始中国出现了“婴儿潮”,去年我校和我一样满60岁退休的一共18人,人数之多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因国家和人民的财力等多重因素,实行的是精英教育,能上大学的很少,这注定了我们60后只会有极少数幸运儿能上大学,就算读了大学,所受的教育也是非常残缺的。我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多数时间连教材都没有,语文主要是主席诗文,数学是弯管下料,物理是“三机一泵”,化学是石硫合剂,英语仅学了ABCD、xyz几个字母,还是数学老师教的,体育老师教过我们物理知识,推铅球向上呈42°角才能掷得最远。想想看能够学到多少东西。
像我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没有学过汉语拼音,恐怕教过我的老师中没有一位会汉语拼音的,有的语文老师教我们不少字的读音都是错的。我读小学五年级时,语文老师是1966年孝感高中毕业的,水平明显很高,但就是不会汉语拼音。
如,我们学主席诗文老师是这样教的,“百舸(kě)争流”“携(xī)来百侣曾游”“一个脱离了低级趣(cuì)味的人”,就更不能指望有老师能把“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几个“乐”字都读对了。
一位前北大校长因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鹄”读成“hào”,我们老师也是这样教的,就被中国特有的强大的舆情赶下了台。这位校长的基础教育经历和我们很相似,我就能非常理解他当时的尴尬处境。不谦虚地说,像我这样的60后理科生还敢公开写一点东西让别人看恐怕不多,很多一动笔就会有错别字或病句。这在我们间网聊时经常出现。
我看过陈丹青和梁文道的一档电视对话节目,陈丹青说:我在国外看到的讨厌的中国人基本都是50后、60后。他举了一例:
一个大陆游客到香港挺贵的连卡佛百货公司,他等于在香港最高档的百货公司男装那一层,把上衣脱了,大着肚子,从衣架上拿了件阿玛尼下来就这么试穿。店员就过来说,先生,那边有试衣间。他说试衣间得排队。店员说,不好意思,您就等一会儿吧。旁边有些香港人看不惯,说你怎么这样。那个游客就火大了,你知道他第一句话说什么?这句话现在很常见。“你是不是瞧不起咱中国人哪?”
陈丹青感叹:还是自卑,很深刻的自卑。
我明白原因,在我们小时,大热天,那时莫说空调,连有电扇的家庭都很少,农村有电扇也很少有电啊。特别在农村,男人几乎全部都是光着上身度夏。我后来了解到,城市也强不了多少。这位兜里有了几个钱,要到香港最高档的百货大楼想显摆一下,但原来在恶劣的环境中养成的恶习是难以改变的,还特别怕外人看不起。
还有很多奇葩公知也是60后。还给人一种印象,60后盛产公知。网上一搜,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仅举一例,自己评说。
网上有人打假,“高晓松既不是哈佛大学研究员,也不是研究助理,只是一个自费去哈佛大学东亚系查资料(美其名曰做研究)的访问学者。”
由于有这类或喜欢装B,或自视甚高,或美美骂中,或胡说八道的60后,且人数还不少,让很多人更看不起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