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云观是京城最大道观,金庸笔下全真七子之首的邱处机羽化地

北京白云观是京城最大道观,金庸笔下全真七子之首的邱处机羽化地

白云观建在西便门路北。它的前身是唐代的长安观,始建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因唐玄宗斋心敬道,遂建此观,当时的名字叫长天观。今观内的老子石雕坐像即当时的作品。

1160年,契丹人南侵,天长观被焚。6年后朝廷拨款重建。1174年竣工时,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的大道场,并请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金世宗还亲率百官前来观礼,并赐名“十方大天长观”。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皇太后病危,在这里做了七天七夜的“谱天大蘸”,一个月后,皇太后的病竟然好了。在十方大天长观以西加建了一个小殿,用以供奉皇太后本命之神。可惜12年后因观内人自己不慎,把观又给烧了。皇上一看急了,第二年就着手重建了。重建后改名太极宫。

金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全真道的长春真人邱处机自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东归至燕京,成吉思汗赐居太极宫。邱处机是山东人,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亲传弟子,也就是金庸笔下全真七子之首。金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61岁的邱处机受成吉思汗召唤,亲率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等18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时两年,行程万里,到达大雪山,觐见了成吉思汗。这是700多年前中国人的一次长途壮举。帝问治理天下良策,邱答敬天爱民,问长生久世之道,答清心寡欲。

四年后邱处机在太极宫羽化,太祖成吉思汗谕旨,改太极宫名为长春宫。第二年他的弟子尹志平在长春宫以东建处顺堂以葬邱祖。

明初处顺堂易名改为白云观,以后又经明清两代多次扩建,遂成北京著名的大道观。

现存的白云观是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重修的,大体上和明代的规模近似。整个白云观的中心建筑群是以前面的邱祖殿和后面的三清阁组成的一个封闭的院子。总平面分三路。中路中轴线上由外向内依次有影壁、牌楼、山门及各进院落。影壁墙上嵌有出自宋末书法家赵孟頫之手的“万古长春”四个绿色琉璃大字。

赵孟頫是宋代就出了名的书法家,后因当了元朝的官,颇受历代文人挤兑,说他失了气节,因此很长时间内书法界没有给他应有的名誉。回过头来,便看见一座三开间七重屋檐的木牌楼金碧辉煌,上书“洞天胜境”四个大字,显示着白云观不同凡响的身份。

山门上一块铁铸匾额上书“敕建白云观”五个字,显示此观是皇帝恩准修建的。“敕建”表示皇帝同意建,绝非违法建筑,但宫廷里是不出钱的。

进得山门,见一无水的甘河桥,又名窝风桥。据说祖师爷王重阳曾在陕西一座甘河桥下巧遇异人,授以真诀,于是出家修道。此桥便是为了纪念此事而特地修建的。再往里走,有供三只眼王灵官的灵官殿,供玉皇大帝的玉皇殿,供全真七子的老律堂。整个白云观的中心邱祖殿供奉的是邱处机。

白云观的布局和一般佛寺无大差别,只是殿宇规模较小。装饰和彩画多用灵芝、仙鹤、八卦、暗八仙(代表八仙的器物,如笛子、拐杖等)。最著名的文物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老子道德经的刻石。

白云观近年来两度修缮,现为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

本文摘自《晨钟暮鼓》

相关推荐

​“荆轲刺秦”为何失败原因之谜

160

“荆轲刺秦”为何失败原因之谜 荆轲,民间流传的古代英雄人物,是战国时期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人们称他庆卿。后来又经朋友介绍流转到燕国,燕国人称他...

​中华姓氏之「张」姓

​中华姓氏之「张」姓

164

中华姓氏之「张」姓 “张”是形声字,在篆文中左边是形字“弓”,一把弓背的形态,省略了弓箭的弦,右边是声旁“长”(繁字“長”)。此外,“张”也是星宿名,位于朱雀七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