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鲍比达-叱咤华语乐坛的幕后英雄
欢迎来到音乐评论人董小姐的专栏
分享经典音乐,笔耕原创评论
喜欢音乐的你,加个关注吧
董小姐按:致敬大师系列,已完结的篇章有“华语词坛三杰”黄霑、乔羽、庄奴,港乐坛教父顾嘉辉、黎小田,台湾流行音乐教父左宏元、刘家昌和翁清溪,以及香港词坛宗匠卢国沾、郑国江、黎彼得、林振强、林敏骢、向雪怀、潘伟源、潘源良等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专栏文章列表查看,欢迎订阅。
上个世纪,奠定华语乐坛辉煌成就的音乐巨匠、大家之中,还活跃着一批菲律宾籍乐师的身影,他们不远万里投身华语乐坛的建设。上一篇推文中,董小姐介绍了服务宝丽金20载的编曲大师卢东尼(传送门:记卢东尼——港乐黄金时代的编曲金手指),今天我们就来记取另一位传奇菲籍乐师鲍比达。
同为菲籍乐师,鲍比达的早期履历与卢东尼极为相似,两人同为夜总会乐师出身,踏入香港歌坛之后,术业有专攻,两人的发展轨迹也就开始呈现分化。卢东尼一生致力于音乐编曲,鲍比达则向前迈进一步。
鲍比达进入唱片业之后毅然选择出国深造,集作曲、编曲和制作人于一身,他同时涉足电影配乐工作,成绩斐然,辗转香港、台湾、内地歌坛,成为幕后英雄,更让人称奇的是,不识中文仍能在华语乐坛声名远扬,也是迄今仍活跃在一线的顶级金牌教父。
人物小传
鲍比达出身音乐世家,其父在解放前的上海,就是声名远扬的菲籍乐师,母亲则是中国人。50年代举家迁至香港,鲍比达就在这个时候出生。7岁起他就混迹于香港各大夜总会的音乐舞台,演奏各种器乐,广泛接触爵士乐、酒吧轻音乐、摇滚乐、流行及古典音乐,音乐天分一步步展现。
及至他十几岁开始成为专业乐手,后来更成为亚洲多家著名饭店及夜总会最年轻的音乐领班。六七十年代香港唱片界就有“宾佬音乐,必属佳品”的传言。鲍比达正在此时投身唱片行业,他于1975年出任百代唱片音乐总监,即是金牌大风前身。随后赴美进修,提升水准。
80年代参与制作香港乐坛一线歌手许冠杰、徐小凤、陈百强、张国荣、林子祥、叶倩文、甄妮、梅艳芳等人的唱片,并且开始涉足台湾流行乐坛,他的第一份答卷便是为台视冯宝宝版《杨贵妃》制作原声配乐。
90年代鲍比达进入滚石,这时候电子科技方兴未艾,城市人群受“卡拉OK”影响,对音乐的品质追求逐渐降低敏感度,电子器乐取代录音室的真人团队,鲍比达则是第一批掌握用数码电子合成器制作音乐专辑的乐师,同时代的巨匠则被逐渐淘汰。
多方成就
鲍比达是一位触觉敏锐、勤奋好学的音乐人,在唱片业的几次大转型中,他都能迅速适应并且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凭借见证多次唱片产业革新的经历,鲍比达取得的成就在同辈音乐匠人中也是较为全面的。
造星能力
如何体现一位制作人的水准,造星能力就是一项重要指标,鲍比达在这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抛开80年代他在香港制作过的粤语专辑不讲,单凭90年代他捧红天后李玟的造星能力,只此一役,就很能说明问题。
李玟在90年代初出道于香港乐坛,与郑秀文、许志安同期发行专辑,但始终不温不火,随后转战台湾,被姚谦看中后推荐给鲍比达,全面掌舵李玟的专辑和星路,随后为她量身定位年轻、活力、洋派的舞曲与CoCo式R&B唱腔,依据将其推向天后宝座。
随后担任萧亚轩、柯以敏、陈晓东、张信哲、赵咏华,以及蔡琴和苏芮两位老将等人的专辑制作人,皆不失水准。
作曲编曲
在流行歌曲中的造诣,鲍比达也绝不低于同时代的编曲大师卢东尼,而且他也是集作曲编曲于一身的创作大师。下面简单列举几首他缔造的流行经典
作曲:梅艳芳《淑女》《今夜只因你》《失落嘉年华》,罗文《骊歌》,陈百强《不》《疾风》,万芳《新不了情》,许志安《相信爱》,徐小凤《这是真爱》《人在旅途》等
编曲:林子祥《男儿当自强》,叶倩文《零时十分》,陈百强《今宵多珍重》,张国荣《沉默是金》,许冠杰《浪子心声》,迪克牛仔《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齐秦《大约在冬季》等
影视配乐
如果说早期为台视《武媚娘》《碧海情天》这些古装电视剧所作配乐是鲍比达的小试牛刀,那么到了90年代他转战香港影坛,为《新不了情》《夜半歌声》《美少年之恋》《夜奔》等电影创作的配乐,则是奠定他大师身份的扬名之作。
鲍比达与黄霑合作的《情定少林寺》,是公认的香港武侠配乐界的一座丰碑。这张经典到无以复加的配乐专辑,自问世起便被两岸三地的武侠剧反复使用,不论是痴痴缠绕的儿女情愁,还是壮怀激烈的江湖豪情,都被两位大师把玩到了极致。
其他领域
此外,鲍比达还创办工作室,大力提拔新人,改编古曲弘扬“中国元素”,跨足音乐剧、广告配乐、演唱会音乐总监等领域,是一位勤劳的乐坛多方面手。
后记
这位来自菲律宾的异邦乐师,斗大的中文不识一字,但大半生都致力于推动华语乐坛的进步。他在音乐创作中,坚持弘扬“中国元素”,兼具古典与流行,缔造了一大批经典作品,也捧红了诸多优秀歌手,并且始终坚持工作在一线。
鲍比达的专业和努力,成就了他如今的地位,他对音乐的坚持,也同样值得如今的乐坛后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