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历史上是什么官(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纪晓岚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故事之所以被津津乐道,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对他的塑造。在电视剧中,他博学多才、伶牙俐齿,随机应变,经常能在皇帝面前让大贪官和珅出丑,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具有正义感的人物。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纪晓岚的故事就没有那么有趣了。
历史上的纪晓岚,本名纪昀,主要贡献是在朝中负责文书编撰,如著名丛书《四库全书》,他就曾参与过其中的编撰工作。
纪晓岚既是文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近50年的宦海沉浮,他经历了数次升迁。那么,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
雍正二年(1724),纪晓岚出生在直隶献县,也就是今河北省献县一带。他六岁时参加童子试,便因为成绩优异而被远近誉为神童。
乾隆八年(1743),不到二十岁的纪晓岚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参加这一乡试“资质测验”科试,四年后参加乡试,再度以头名,也就是解元的成绩通过考试。
因母亲突然离世,纪晓岚求取功名的步伐稍稍放缓。但他还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参加了会试,并在随后的殿试中获得了二甲第四的好成绩,被任命为庶吉士。所谓庶吉士,便是从进士中选拔优秀者,并让其在皇帝身边负责文书起草、讲解典籍等职责。这个官职十分难以对应今天的官职,但大体上,他等于中央政府的文秘工作者。
按照清朝的制度,庶吉士在工作岗位上待满三年,便要根据表现进行调动。其中,表现优秀者能够正式进入翰林院,而不合格者则是被外派到各部或各地。
按照纪晓岚的才学和能力,他自然是轻松通过考核,从而“应散馆考试,授翰林院编修”,和庶吉士比起来,翰林编修更加正式,尽管只是正七品,但纪晓岚也算是终于有了正规的编制。
不久,纪晓岚再迁为左春坊左庶子,这一职务隶属于詹事府。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处理内务,而左庶子的工作内容则大体上是“掌记注,撰文之事”。所谓的“注”,指的是《起居注》,也就是帝王的日常生活。所以,纪晓岚这时是从政府的文秘工作者变成了皇帝私人的“传记作家”或“特约记者”。
乾隆二十三年(1758)起,纪晓岚历任武英殿纂修,及功臣馆、国史馆、方略馆的总纂,这时纪晓岚的官职也就相当于一些重要刊物、典籍的主编。
主持了一些编写工作后,纪晓岚又突然被调到福建担任了提督学政,在那里掌管学校事务、主持乡试,大体上就是中央特派的教育局长。
乾隆三十三年(1768),纪晓岚回到了自己“庶子”的岗位,并被乾隆帝特别加到四品衔。
很快,纪晓岚又被封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尽管大体工作内容和任编修时没什么不同,但侍读学士还要负责为皇帝、皇子讲解经史子集,且官居从五品。
乾隆三十六年(1771),经历了受牵连被贬后,纪晓岚回到朝中担任了诏校秘书,又迁为编修,此后纪晓岚大多是在类似官职间调动。
乾隆四十一年(1776),他被封为了兵部侍郎。兵部掌管着”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而纪晓岚担任的侍郎便是其中的二把手/这时,官居从二品的他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副部长。
三年后,纪晓岚改任太子詹事,其职责是他最熟悉的文秘工作,但官居正三品。
乾隆五十二年(1787),纪晓岚被封为从一品的左都御史,负责”察覈官常,参维纲纪”,也就是监督朝政的运行,几乎等于今天纪检委的一把手。
在两度担任左都御史之间,纪晓岚还短暂担任了礼部尚书,相当于今天中央宣传、外交、教育、文化等部的部长。
嘉庆帝继位之初,纪晓岚当了兵部尚书,即国防部长,第二年改任礼部尚书。
嘉庆十年(1805),德高望重的纪晓岚被封为协办大学士,其职能相当于宋朝时的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所以,这时的纪晓岚,大致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至于他被赏赐的太子少保荣誉,在今天找不到对应或相似的职位。
(古今事特邀作家煮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