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教唆处死萨达姆的法官,在失去美军保护后,其下场如何?
文/微观史纪
编辑/微观史纪
<<·——前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006年,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一名受美国控制的法官判处绞刑,由于这名法官起初得到了美军的保护,其安危暂时得到了保障,可随着美军的逐步撤离,这名法官也无法逃避其宿命……
他为何要判处萨达姆以极刑?又是谁最终杀了他以示复仇?
<<·——萨达姆审判的讽刺——·>>
萨达姆:“他知道我根本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清楚,自己永远也找不着这些东西。”
2003年,或许对于萨达姆来说是最黑暗的一年,这一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被美军的炮火攻陷,萨达姆被美军俘获。
等待着他的,便是美方的“惯用手段”,那便是以“正义之名”行“龌龊之事”,所以为了“美化”这场战争,美方决定“启用”伊拉克本国的法官对萨达姆进行公开审判。
首任审判法官是库尔德人里兹加尔·穆罕默德·阿明,这位阿明法官可以说和萨达姆“渊源”颇深……
1988年,萨达姆下令军队“屠s”库尔德人的杜贾尔村,造成大量无辜民众死亡,而在这些无辜的人中便有阿明法官的亲人。
可以说阿明法官与萨达姆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但他同时也是一位法官,可以说阿明法官真的做到了对得起他的职业。
上任后的阿明法官严格遵循当时的法律法规,这使得在法庭上,萨达姆可以在面对美方捏造的“事实”时,进行有力的抨击,使美方不占上风。
而阿明法官的这一公正做法,毫无疑问的引起了持“公正之名”美国的强烈不满,后来迫于美国压力的阿明法官辞去了法官一职。
阿明法官的职业操守,无疑与美国想要以法律形式从而“正当化”自己的侵略行为产生了矛盾,只能说这次的美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作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美国,自然尽快会找别的法官补上,于是在美国“别有意图”的挑选之下,第二任法官阿卜杜拉·阿米尔开始走马上任。
可是阿米尔法官的上任让美国更为生气……
殊不知美国精心选来选去决定的法官,竟是一个对萨达姆特别尊重的人,不知道当阿米尔法官出口那句“萨达姆总统”时,美方的脸有没有“气绿”呢?
美方用尽手段想坐实萨达姆的恶名,但显然这样的判决不会出现在阿米尔法官口中,于是不久之后,阿米尔法官也被撤换。
两任法官的遭遇将美国所谓的“正义”体现了出来,美方试图捂住公众的眼睛和嘴巴,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在美国的坚持之下,一个他们“需要”的人出现了……
<<·——这判决,够侮辱——·>>
这位法官便是阿卜杜勒·拉赫曼,他有着与阿明法官一样的职业身份,一样都是库尔德人,一样都和萨达姆有着血海深仇,可不一样的是,拉赫曼已经被仇恨充斥……
对于美国和拉赫曼来说,他们可以称得上“合作”,拉赫曼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来为亲人“报仇”,而美国便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并且美国还给了拉赫曼“金钱支持”,和“生命安全的保证”,这使得拉赫曼可以大展身手,于是在法庭上,拉赫曼将仇恨凌驾于法律之上,无视程序公正。
甚至拉赫曼还做出了将萨达姆律师轰出法庭的决定,可以说审判到了如此情形,不出意外萨达姆的结局已经明了了。
意外真的没有出现,美国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经伊拉克法庭审判:于2006年11月5日萨达姆被判处绞刑,并于2006年12月30日执行处决。
这场审判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其荒唐的基调,而定的执行萨达姆绞刑的日期更是将美方的荒唐进行到底了。
12月30日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宰牲节,显然美国是故意挑的伊斯兰教这个神圣的日子,这无疑是杀人诛心。
不得不说美国将“侮辱”手段真是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完全激怒了伊拉克人民,可这也是失败者的悲哀,面对强大且蛮横的美国,伊拉克人民又能怎么办……
<<·——拉赫曼的噩梦生活——·>>
或许当萨达姆的判决出来之时,拉赫曼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一件人人都清楚的事实:“真诚老美,用完就扔。”
对于拉赫曼来说,美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他终将成为了不再被需要的“弃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随着伊拉克的局势变换,更加剧了拉赫曼的处境。
由于各种武装冲突此起彼伏,这让美国也应接不暇,于是当奥巴马上台后,宣布从伊拉克撤军。
这让拉赫曼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十分凶险,萨达姆的支持者早已盯上了他,等待着他的只有无尽的恐惧。
无奈之下,拉赫曼只能另谋出路,他计划伪装一下混在人群中逃跑,可一个被盯上的人要逃出去实在难于上青天。
最终这位在美国庇佑下,判决萨达姆绞刑的法官拉赫曼被杀。
<<·——结语——·>>
不知道在生命终止那刻,拉赫曼有没有后悔自己以这样的方式为亲人报仇了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是非对错也将留给了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