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克星”!中国反导系统傲视群雄,末端反导实验再创佳绩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锐器作者/锐器
2023年4月14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在境内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这是中国第四次公开披露的中段反导试验。这一试验表明中国在反导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具备了相对完善的反导能力。
那么,中国的反导系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它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有何意义?
在开始讨论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反导系统,反导系统是一种用于拦截和摧毁来自敌方的中程、远程或洲际战略弹道导弹的复杂军事工具。它的设计目的是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安全,防止核威胁和敌对力量的攻击。
反导系统的操作可以被视为三个连续阶段:起飞阶段、过渡阶段和接近目标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挑战和必要的技术。
而末端反导系统的关键就是在接近目标阶段。
接近目标阶段涵盖了弹道导弹重返大气层并接近目标的时间。在此阶段,拦截的时间紧迫,导弹速度最大,高度低,挑战也最大。该阶段的反导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高空末端反导和低空末端反导,分别处理40千米以上和以下的情况。这个阶段的拦截失败将导致防线的崩溃。
考虑到这些因素,接近目标阶段无疑是反导系统中最具挑战性的阶段。这要求反导系统具有高度的精确性、灵敏度、可靠性和实时性,不仅能够迅速识别和跟踪目标,而且还需要有效区分真实和假目标,并在极端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反导系统还需要有能力抵御敌人可能的干扰、欺骗和诱导,以确保拦截的成功。接近目标阶段,作为反导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的末端反导系统的优势在于其全面和灵活的设计理念,其反导系统具备各种不同阶段和任务所需的拦截器和平台,构建出了具有多层、多元和多方位特点的反导阵列。
例如,在处理过渡阶段的反导任务时,中国拥有陆地发射的东风-21C型和海上发射的东风-26型两种拦截器。这两种设备具有远距离、高速度、机动性和精确度,因此它们能有效拦截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
而在接近目标阶段的反导任务上,中国依赖于陆地发射的红旗-9型和空中发射的红旗-16型两种拦截器。它们的特点是近距离、快速、敏感和灵活,使它们能有效对抗低空飞行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在空基反导任务上,中国使用两种平台,一种是攻击型无人机,另一种是空警-2000型飞机。它们具有高空飞行、持久巡航和宽广视野的特性,为实时、精确和全面的情报支持和火力支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种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设计布局赋予了中国的反导系统强大的适应性,使其能够针对各种作战环境和需求,实现有效的协作和协同。
中国建立反导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国家安全并促进全球稳定,它作为一种防御武器,并非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威胁。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道路,执行防御为主的军事政策。
坚决反对所有类型的核武器扩散和核恐怖活动,中国积极支持全球核裁军行动和核不扩散协议,同时,也乐于参与国际间的双边和多边安全对话与协作。
中国的反导系统并非用来威胁他国,而是以防御为主,目标是保护自己并维护全球和平,而非引发冲突。这体现了中国的反导系统是一种负责任、致力于和平的防御系统。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时事热点头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