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八目,换成现代文化解读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三纲八目,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么能看的懂?时代在变迁,是时候用现代文化解释,解释了。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我们要想清楚为什么要了解三纲?
答案很简单:是大学的经典,大人应该知道的学问。
相比古代,我们现代人需要接触的文化很多,我觉得就像车轴的中心,没有中心思想支持,再多文化也可能是一盘散沙。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主题思想,需要一个正统的说法!
我觉得大学很适合,当然我喜欢国学文化,所以觉得大学的三纲八目很好,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不希望被埋没。
特别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在《大学》开篇,也是《大学》最重要的核心。
明明德
明白自己,光明的德行!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狗有看门报恩之德;羊有跪乳报恩之德;鸡有守时打鸣之德………
人呢?人有什么光明的德?
明白自己光明的德行。我想说人的光明的德行有两个途径获得:1、学习文化,哲学,科学的方法;2、自省感悟宇宙人生的大道
人的光明德行:仁义,感恩,友爱,真诚,互助,善护念!
我们怎么明白自己的德行呢?
唯有在日常生活中,行动和语言中,表达出来。做到唯德,行善积德的活着。
亲民
这是发现自己光明的德行后,要亲近民族的人民。为人民,展示自己的德行,实行自己光明的德行。
人民的心,很敏感!有句古话说的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亲近人民,就要做到千夫所指的觉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要有道德情操,高尚人格的表现。不是虚伪的做作,而是自然流露。仁义,感恩,友爱,真诚,互助,善互念!人民必定满心欢愉的接受你,认可你!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在明白自己光明的德行,亲近人民后。自己的心一定要明白止的道理!这里的止是巍峨峻山的意思。像大山一样的善!
说到善,那也是《了凡四训》中提到:“一念抵万善”!袁了凡为民减税,千家万户磕头感谢,一个念头抵得上万件善事!
至善的道理是:至诚的善!至诚是发自真心的去行善!
最古老神秘的《易经》中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所以叫八目,是八个目标!在大学中,是解释:循序渐进的道理 先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正心,正心后修身,修身方可齐家,齐家者可治国,治国理政平天下!
我想解释用小故事串联起来!
从前有一位学子,胸中有远大的报复。时常感悟自己光明的德行,和身边的朋友处的都非常好,自己的真诚流露也是善言善行!可是一直苦无出路,常常烦恼。
这位学子,下定决心:格物,致知。对世间,宇宙人生,万事万物寻找相通之理。
经过苦心钻研学子知道了:大道至简,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秘密都在于,有道德,规律。此消彼长,无常态,现在穷的会变富,现在富的会变穷………在变化中调整自己才是格物致知的关键!
知道了这个道理后,学子诚意,诚心诚意的遵守格物致知的道理。知道只有不自己欺骗自己才能做到豁达开朗,智慧开明。
慢慢的心归于正道正心,心正了,即使世间万物怎么变化纷争,自己都能用智慧的眼光看透一切!
终于学子知道不能只在内心,挣扎感悟。于是投身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修自己的身体修身,修自己的灵魂!不使自己的欲望泛滥,不是自己的偏见强加于人!谦虚的像周围一切学习,守孝悌,坐的端,行的正!
学子注重身边的人,齐家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儿老小!自己的家庭,因为自己的德行感动带动家庭的每一位。家庭和和睦睦。
家里人也劝学子,治国要为国为民做些事情。你这样的不去还有谁能去呢?
学子走出家门,投身国家,在学子的品德智慧,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平天下学子也实现了天下太平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