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几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夺嫡之争?

乾隆有几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夺嫡之争?

清朝历史上,康熙时期曾经出现过“九子夺嫡”,场面非常的惨烈,这九个人也是牵涉到了很多不同的人,比如朝臣,因此夺嫡绝不仅仅只是他们几个人的争夺而已。而在乾隆时期,乾隆的儿子也有不少,总共有十七个儿子,然而为什么他们却没有像康熙时期那样发生夺嫡之争呢?乾隆的儿子们对于夺嫡事件又是怎么看的,他们为何没有争夺皇位?乾隆和康熙又有什么不同的呢?

乾隆有几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夺嫡之争?

1、乾隆的儿子们简介及死因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东巡,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乾隆皇帝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永璜的一生及死亡都与乾隆皇帝废立太子有关。1750年薨,年二十三。乾隆皇帝虽感后悔,但为时已晚,遂痛心地下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追封定亲王,谥曰安。永璜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清高宗乾隆帝第二子,也是嫡长子。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乾隆帝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但于乾隆三年十月患寒疾夭折,乾隆帝悲痛不已,追封他为皇太子,谥号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后,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亿。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谥曰“庄”。

乾隆有几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夺嫡之争?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乾隆帝疼爱,乾隆帝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贵妃,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时人品评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母淑嘉皇贵妃,幼工书,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子绵勤,袭亲王爵。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在生时没得到爵位,死后也仅追封贝勒。乾隆五十一年薨,年24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以成亲王子绵偲为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后改名颙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谥曰僖。子六。

乾隆有几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夺嫡之争?

2、为什么乾隆时期没有发生夺嫡

其实在雍正元年的时候,见证过夺嫡之凶残的雍正意识到不立储的危害性,他考虑到如果自己早期不立下储君,以后的皇权之争不仅会影响到自己对政权的把持,更会让自己的儿子们走向自己的老路。于是所谓的立储,对于雍正来说便成为了不得不立的事实。然而由于胤礽的前车之鉴,明立储君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他便创立了私立储君的制度,并逐渐地成为了定制。而乾隆便是因为这项制定,成为了私立储君获益的第一人。

由此,乾隆深深明白了自己老爹所作所为的用意,他在乾隆元年时,以"循用皇考成式,亲书密旨,照前收藏"等规则,开始在自己的皇子之中选拔能够成为下年储君的人选,早早第便把储君大选完成。但是这项制度却也恰好以严格的保密制度,让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无法准确判别真正的储君人选,从而避免了他们早早站队混乱朝纲的现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皇子们拉拢朝臣巩固势力的现象发生,将九子夺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乾隆三年时,乾隆将写有永琏名字的传位诏书公布,此时富察皇后的嫡子永琏因病夭折,这份密诏因为嫡子的去世失去了本该有的意义,不过大臣们从这份公开的密诏中探查出了乾隆立储的规则,那就是以嫡子为第一继位人选。所以对于其他皇子而言,富察皇后是唯一能威胁到他们争夺皇位的人。此后嫡二子出生,在其他皇子以为没有任何夺嫡希望的时候,没想到嫡二子的早夭和富察皇后的去世,终于打住了乾隆再一次想将嫡子写进密诏的念头。此后的二十六年间,乾隆逐渐意识到皇子们逐渐展露出来的对皇位的觊觎,立储一事迫在眉睫。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可以遏制皇子们夺嫡的手段,那就是对后宫之中的嫔妃施以带有政治目的的恩宠。富察皇后去世后,那拉氏在皇太后的干预下不久之后被封为皇后,她所生下的十二皇子与十三皇子成为了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储君人选,这使得其余皇子们一度中止了对皇位的渴望之心。

尽管后来那拉氏与乾隆之间爆发了非常严重的帝后矛盾,使得其皇后之位被废,其余两位皇子受到牵连,但是对于乾隆来说,后宫皇后之位一直没有出现空悬的时候,尤其他在永琏夭折之后公布的诏书,更是给皇子们明确地传达了一个储君传嫡子的信息,因此才使得夺嫡之争没有再一次上演。

乾隆有几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夺嫡之争?

3、九子夺嫡有什么影响

先说政治,首先是对最高统治者康熙的影响。其实在九子夺嫡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党派,在九子夺嫡时期,个个党派的头目自然会寻找各位皇子联手,皇子依靠这些原本存在的官员党派势力去争取储君之位,官员扶持皇子为的是在康熙之后有个好的靠山,当然前提是必须要成功,若是失败则几乎是自己政治生涯的终结。惨重的代价和丰厚的回报自然会使党争更加激烈。比如明珠索额图两党,他们也都有自己支持的皇子,皇子成人之前他们也许就是一般的争斗,但是当太子和大阿哥成年之后,则越发激烈,甚至影响了国家的安定,比如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过程中,明珠趁索额图不在朝内,趁机打击索额图的实力,而索额图对明珠也可以说是各种手段,康熙自然不能容忍,最后这2个肱骨之臣一个被免职回乡,另一个被敲山震虎第二年也自动辞职。

这边是早期有关皇子的党争,可以说对清朝的震动巨大,2位叱咤风云的大臣就此终结可自己的政治生涯。同时这次事件也让康熙对党争厌恶之极。所以之后的皇子党争,康熙基本都是0容忍,一旦发现立刻严惩不贷。比如对13阿哥的圈禁,对原本声望极高的8阿哥的厌恶,可以说因为第一次太子和大阿哥的党争其实已经使清朝的政治变得紧张起来了,只不过康熙含而不发,必经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但是这个时候却只有四阿哥看出康熙的心思,一边韬光养晦,一边只要是自己的差事,那就一定办得滴水不透,显示自己的才华,这样四阿哥既没有因为展示自己的才华让自己锋芒毕露,有没有因为韬光养晦而淡出康熙的视野,所以说那时的党争对政坛的影响第一点反而是党争的人反而会落尽下风,但却鲜有人能看出来。

其次,对政治环境的影响。晚年的康熙由于中风事实上处理政事的能力下降,不少大事还是要依赖大臣的意见,早年的党争可以说是良性的,大家仅仅是政见不同,但是后来随着皇子的介入,党争则越发恶性,大臣们甚至以党争为荣,附庸成性,对其他党派的人严厉打击,对自己党派的人提拔包庇,如此惨烈的政治斗争确实已经影响到了政坛稳定,甚至是民生军事等国家大事,有点文化大革命的意思吧,人人不搞生产搞斗争,搞的鸡犬不宁。

之后再谈军事,可以说九子夺嫡对军事上也是各种掣肘,比如大将军王胤禵坐镇西北的时候,后方的补给偏偏是雍正的手下年羹尧,这件事不言自明,没有粮食,军队再多也没用,不过年羹尧恰恰是康熙派去的,也许在这个时候胤禵已经不是康熙的人选了,自然派去了年羹尧防止胤禵在康熙自己死后造成军事上的不稳定吧,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年羹尧果然降服了胤禵。

最后说民生,康熙末年其实民生情况大不如前,由于政治风向的变化,朝堂党争激烈,官员晋身的阶梯早已不是出色的政绩了,自然也无暇顾及这些,顾的都是攀附上一位皇子贵戚,以求得高官厚禄,加上康熙当时对于党争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对于贪官污吏早已无暇处置,以至于贪风四起,自然民生情况也会大大低落。

相关推荐

​唐朝宰相元载为何贪污胡椒?

​唐朝宰相元载为何贪污胡椒?

181

唐朝宰相元载为何贪污胡椒? 胡椒在现代,算不上是什么新鲜稀奇的东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做菜的时候会使用的一种调味品,市场上一抓一大把,所以你可能无法想象,胡椒在唐...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为何过了14年才出兵伐吴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为何过了14年才出兵伐吴

165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为何过了14年才出兵伐吴 司马昭灭蜀后,过了两年他便病逝,所以没时间接着伐吴。此后司马炎登基称帝,改朝换代,但他为何又等了十几年才决心出兵伐吴呢?实际...

​清王朝为何又被称之为“狄夷王朝”?

​清王朝为何又被称之为“狄夷王朝”?

133

清王朝为何又被称之为“狄夷王朝”? 清朝顺治元年,多尔衮率领着满洲八旗军队入关,之后定都在了北京,统一了中原地区,开始了女真族的统治,后来更名为了满洲族对中原大地的...

​张邦昌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邦昌是一个怎样的人

83

张邦昌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北宋末年宰相张邦昌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宋史、金史中都有传记。我们一般认为张邦昌是一个卖国求荣的人,最后他也是因叛国的罪名遭到赐死...

​万贞儿的死对明宪宗有哪些影响?

​万贞儿的死对明宪宗有哪些影响?

55

万贞儿的死对明宪宗有哪些影响? 万贞儿比明宪宗大17岁,但明宪宗却对万贞儿情有独钟,不仅是娶她为妻还将她立为贵妃,十分宠爱。很多人不明白朱见深为什么会喜欢万贞儿,因为他...

​如果孙权没有偷袭 徐晃的援军能打败关羽吗

​如果孙权没有偷袭 徐晃的援军能打败关羽吗

159

如果孙权没有偷袭 徐晃的援军能打败关羽吗 襄樊之战,这是关羽一生中最后一次进攻型战役。在此之间的长时间里,关羽都坐镇荆州。为了保卫刘备的大后方,一直处于防御姿态。在...

​刘外介绍(刘外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

​刘外介绍(刘外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

172

刘外介绍(刘外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 刘外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刘外,是汉朝宗室,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孙子,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父亲是舂陵节...

​黄焕云简介(黄焕云中央立法委员)

​黄焕云简介(黄焕云中央立法委员)

57

黄焕云简介(黄焕云中央立法委员) 黄焕云中央立法委员 中文名:黄焕云 民族:壮族 出生地:广西扶南县砥柱乡那隆村 职业:民国时期曾任国民党桂平县党部书记长 人物简介 民国时...

​尔朱文畅简介(尔朱文畅尔朱荣之子)

​尔朱文畅简介(尔朱文畅尔朱荣之子)

138

尔朱文畅简介(尔朱文畅尔朱荣之子) 尔朱文畅尔朱荣之子 本 名:尔朱文畅 身 份:尔朱荣之子 人物简介 尔朱文畅,初封昌乐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以荣破葛贼之勋,进爵为王,增...

​孙秀简介(孙秀西晋大臣)

84

孙秀简介(孙秀西晋大臣) 孙秀西晋大臣 本名:孙秀 字号:俊忠 出生地:琅琊 去世时间:301 人物简介 依仗时为征西大将军的司马伦宠信,与雍州刺史解系、冯翊太守欧阳建交恶,后...

​拓跋俊简介(拓跋俊太宗之子)

188

拓跋俊简介(拓跋俊太宗之子) 拓跋俊太宗之子 本名:拓跋俊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不详 主要成就:新兴王 人物简介 新兴王拓跋俊,太宗之子,泰常七年封,拜镇东大将军。少...

​散宜生介绍(散宜生文王四友之一)

​散宜生介绍(散宜生文王四友之一)

167

散宜生介绍(散宜生文王四友之一) 散宜生文王四友之一 中文名:散宜生 国籍:中国 职业:西周开国功臣 所处时代:西周 人物简介 西伯被纣囚禁于羑里,他进谏姬发,广求天下美女...

​拓跋利简介(拓跋利索头鲜卑首领)

​拓跋利简介(拓跋利索头鲜卑首领)

50

拓跋利简介(拓跋利索头鲜卑首领) 拓跋利索头鲜卑首领 中文名:拓跋利 逝世日期:公元55年 主要成就:代国第七任皇帝 谥号:“景皇帝” 人物简介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七位始祖,为...

​陈孝公介绍(陈孝公陈申公之子)

​陈孝公介绍(陈孝公陈申公之子)

160

陈孝公介绍(陈孝公陈申公之子) 陈孝公陈申公之子 本 名:陈孝公 别 称:妫突 所处时代:西周 民族族群:华夏族 主要成就:西周诸侯国陈国君主 前 任:陈相公 继 任:陈慎公 人物...

​刘务桓简介(刘务桓胡夏国建立者)

157

刘务桓简介(刘务桓胡夏国建立者) 刘务桓胡夏国建立者 中文名:刘务桓 别名:刘豹子 逝世日期:356年 职业:十六国时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 人物简介 341年(东晋成帝咸康七年),...

​普净简介(普净沂水关镇国寺方丈)

​普净简介(普净沂水关镇国寺方丈)

84

普净简介(普净沂水关镇国寺方丈) 普净沂水关镇国寺方丈 中文名:普净 登场作品:《三国演义》 性别:男 职业:僧人 人物简介 在关羽过关斩将的过程中,还遇到几个人,甚至还得...

​马相简介(马相东汉末年益州黄巾首领)

168

马相简介(马相东汉末年益州黄巾首领) 马相东汉末年益州黄巾首领 本名:马相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主要成就:连破益州、犍为、巴郡等 所属军队:黄巾军 籍贯:荆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