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15亿人!爱耳日,我们能为耳朵做什么?
因为阿拉伯数字3与人的两只耳朵相似,因此,3月3日,也被定为爱耳日。今年是全国第24个爱耳日,也是第10个世界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世界爱耳日的主题翻译为中文是: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让我们实现它。
据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听力损失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世卫组织估计,到2050年,将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耳朵是人体重要器官,不良生活方式、噪声、疾病、外伤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耳朵的正常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你是不是习惯性戴着耳机奔波在路上?你是不是有事没事就掏掏耳朵?你是不是常常遭受耳鸣眩晕折磨?
在爱耳日来临之际,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耳鸣耳聋眩晕防治中心郑芸教授,从中西医结合的方向,为我们阐释了耳和听力疾病的防治。
“耳鸣耳聋眩晕,是最常见的耳和听力疾病,也是世界公认的最疑难问题。”郑芸解释说,耳鸣、耳聋或眩晕的患者,单个疾病的患病率达10%以上,也就是说,每一种疾病,都有一亿以上的患者深受其害。
以耳鸣为例,即没有声源却有声感,明明外界和身体内都没有声音,但是患者却能“听到”,“这种情况,患者是非常害怕的,担心脑血管问题、肿瘤,甚至怀疑是不治之症。”郑芸表示,持续的耳鸣让患者没有办法睡觉、安心生活和工作。最痛苦的是,因为声音只有患者自己能“听到”,不能被外人所理解。眩晕患者,症状轻微的,头晕头昏,有不稳定感;严重的,天旋地转、起不了床,甚至恶心呕吐,同样非常影响正常生活。
在众多国际医学指南中,耳鸣耳聋眩晕,被认为是“不治之症”。郑芸解释说,是因为西方医学从解剖学的角度,尽管能找到发生病变的位置,但仍旧无从解释病因。
“而中医,是整体观念和思维,把人看作一个整体,寻找机体不协调的原因。”近几年,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证实,耳鸣耳聋眩晕等疾病,都是可以找到病因,所以也是可以治疗和干预的。
“治疗疾病的三大方法,药物、手术和语言。”郑芸解释,“语言”,又被叫做“话疗”,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沟通,让患者明白生病的原理,从而治疗疾病的基础前提,而且还可以预防疾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则是从调整日常生活行为、饮食起居、运动习惯甚至心理健康等全方位“无形的手”干预。“比如心理方面,一部分患者耳鸣眩晕的病因,是工作上遇到压力,学习有了困难,或者遭遇情感问题、家庭变故等等。”郑芸表示,也有部分患者的病因是大鱼大肉、暴饮暴食或者生冷不忌的不良饮食习惯,造成了身体机能的不平衡、不规律。“这些患者有不适症状,但通过西医检查,不一定有器质性病变,始终找不到病变部位。”但通过对生活方式的调整,症状却能得到改善甚至痊愈。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健康用耳?郑芸表示,第一,不要乱掏耳朵,外耳道狭窄、弯曲,盲目掏耳朵容易弄伤耳道,耵聍也容易被推到耳道深处。“正常情况下,耵聍是会自己掉出来的。”
第二,做好噪音防护,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分贝噪音的环境下。“噪音性耳聋,对于部分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的患者来说,有可能成为永久性的。”
第三,慎用耳毒性药物,部分耳毒性药物造成的耳聋,同样是不易逆转的。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