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市委政研室主任的曲折经历
那是2000年初,我任市委副秘书长三年了,负责市委书记的文秘工作,参予市委中心工作服务。
一次跟A书记下乡调研时,在车里只有我和秘书,A书记说,"你在部队搞过十多年新闻工作,我想让你去搞报社,书记社长总编一肩挑,把报纸办活跃些,广告收入搞上去,在新区选块地方,盖个报社大楼,你看《郑州晚报》搞多好,可以学习借鉴一下人家的经验。
我对此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听了书记这番话,感到很突然。仔细想想,听说商丘报社比较复杂,提高报纸质量有空间,但商丘经济基础差,工商企业少,广告收入很难大幅提高,A书记目标定这么高,完成任务难度很大。虽然书记对我很信任,但对接受这个任务心中确实没底,书记说后我就没有表示态度,沉默相对。
不久,市委调整一批干部,按照书记想法,把我列了进去。经过组织考察后,组织部长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位部长是团省委下来的,年轻有为,很受书记信任。这位部长向书记提出,让现任政研室主任去报社,我去接任政研室主任比较合适。理由一是现任政研室主任任职三四年了,与一位副职矛盾激化,急需调整。二是我有任过县委政研室主任的经历,业务熟悉有经验。书记同意了部长的意见,把我由报社改到了政研室。后来我才听说,可能现任政研室主任调整前,找了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请他帮忙推荐一下。这位副主任与组织部长原来都在团省委工作,家住一起是邻居。所以,部长就说服书记改变了原来的意见,把我俩互调一下。虽然报社与我擦肩而过,但我由于对去报社没有胜任把握,兴趣不高,并未产生惋惜和怨气。
A书记在办公室对分管干部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和秘书长谈到我的安排时说,"保留副秘书长,兼任政研室主任,仍然负责文秘工作和中心工作服务。”秘书长给我初步谈了这个情况。第二天,我遇到书记秘书,由于我俩经常一起跟书记下乡或到省里开会,接触比较多,他对我的事很关心。他很神秘的问我,"你的事怎么说的,领导给你谈了没有?"我说,“咋天秘书长给我透了一下,可能是副秘书长兼任政研室主任。”他说,"可能不保留副秘书长了,你可以再问问。"我忽然想到,他与管干部的副部长住一个房间,说的可能是可靠消息。我慎重考虑一下,觉得如果不保留市委副秘书长,再兼管办公室文秘工作,今后工作协调不太方便。这事不宜直接找书记。如果找秘书长,他胆小怕事,自保意识强,一般不多说话。
于是,为了今后工作顺当,我就去分管干部的B书记办公室,给他汇报了这个情况。他说,"这是A书记当着我和部长秘书长安排的,怎么会说变就变呢?"他立即拔通组织部副部长的电话,问怎么回事?这位副部长是拉名单的,对B书记说,"部长安排为了减少职数,市委副秘书长安排实职的,一律不再保留原来职务。”
B书记觉得他是分管干部工作的,这个问题有变化,组织部没有给他汇报,很不高兴,对我说,"你在我办公室坐一会,我去见一下A书记。"二十分钟后,B书记回来了说,“书记说了,你还是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办公室文秘和政研室工作两边负责,为了工作方便仍保留兼职,其它人就不再兼职了。"接着,B书记立即拨通那位副部长的电话,传达了书记的意见,要按这个意见提交常委会。并且不满意的说,"这些原先定好的事情,如果有变化,你们应该给我通个气吧!"我对B书记说,感谢领导关心了。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老弟,人心莫测呀!我们都要顾全大局,心中有数就行了。”
市委研究决定后,我去政研室报到上班了。除了负责政研室工作,还要负责办公室这边的文秘信息和书记的工作服务。一根扁担两头挑,两份工作一起忙,工作量太大很劳累。同时,办公室主任见我任了政研室主任还管办公室文秘工作,又跟着书记服务,心里不太舒服,有些工作协调配合也有困难。我感觉到这个格局很被动,又不好向领导反映这个问题,有些烦闷情绪。
过了一段,我的一位老领导来见我。他与我是同乡,他弟与我是战友,他原来是市委老副秘书长,后来任某局局长。他对我说,我想给你商量一个事情。他有个亲戚是市政协研究室主任,原来要求去市委政研室,定了你他未去成,现在想调任市委副秘书长。你两边忙也太辛苦,是否愿意把办公室文秘工作交出来让给他,我找秘书长了,他说你要同意他才好说话,你如果同意,就给秘书长主动提出来。我正想摆脱这个工作两头忙,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听他一说,正好做个顺水人情,就爽快的答应了。
不久,这位市政协研究室主任就被调整为市委副秘书长,我把文秘信息和书记服务工作交给了他,仍然任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参加秘书长办公会,参予研究市委重要材料,有时应召参加书记调研活动,更多时间专注政研室工作,感到工作量减少了,轻松舒畅多了,身体状况也比以前大为好转。
在政研室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带领大家加强理论学习,锻炼党性修养,激发爱岗敬业的热情,积极为市委当好参谋和智库。我们创办了《政策参考》等内部刋物,及时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我们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创造了不少省市级优秀成果。我们确定了农村基层联系点,轮流驻村,把掌握社情民意与帮助群众致富相结合,推动了驻村点小康建设。我们还按照市委要求,承担了许多临时突击性工作。筹备建立了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挂靠政研室,为老区乡镇争取项目,协调帮扶资金。市委政研室的优秀调研成果,每年都有一批受到省委政研室肯定和转发,为市委决策服务的各项工作多次得到市委领导好评和表扬。清水衙门锻炼人,不少同志因德才突出被提拔重用。
回忆我转业地方后近三十年的工作变动,在县委是宣传部、办公室、政研室,在地市是办公室、政研室、物价局、市政协。其中有二十多年是在党委系统办公室和政研室工作,这可能是命里注定的缘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