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100岁的原第二炮兵部队司令员-向守志
向守志
向守志(1917—20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宣汉县人。
幼年被经营中药铺的父亲送入私塾读书,农忙时帮助家里料理农田。
1934年红四方面军在宣汉扩红时,17岁的向守芝瞒着父母报名参加了红军。相继任红9军第27师第76团宣传员、班长、副排长、排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攻”作战。
1935年春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秋,在跟随部队经历了北上南下再北返、三过雪山草地后达到陕北。
1937年初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并任学员班班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他随部队东渡黄河投身抗战。先后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第771团副连长、连长、特务营营长,129师所属冀南军区新编第4旅第10团团长(政委曹光岩【1917-1946,烈士】),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第771团副团长(团长吴宗先【少将】,政委吕琳【大校】),129师所属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第10团团长(政委沈钦尧【后任第3兵团组织部副部长,54年病逝】)、军区第1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韦杰【中将】,政委张国传【少将】);在太行山和华北平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向守志、张玲夫妇合影
1945年5月,在抗战胜利的前夕,向守芝与时任中共太行区平定县委书记的张玲在一间农舍里,面对毛主席的画像立下了“革命到底,相伴终生”的誓言后正式结为夫妻。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野战纵队第18旅副旅长(旅长肖永银【少将】,政委李震【少将】),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政委余洪远【少将】),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26旅旅长(政委余洪远)。
1949年2月,任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5军第44师首任师长兼首任政委。
先后参加了豫西、豫东、郑州、淮海和进军大西南等重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3月入朝参战。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4师师长兼政委、第44师师长(政委朱业奎【大校】)、第15军参谋长(军长秦基伟【中将】,政委谷景生【少将】);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1954年5月回国,任解放军第15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1955年9月,38岁的向守芝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授衔后的向守志
1956年任解放军第15军军长,1958年入解放军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
1960年任解放军西安炮兵技术学校(火箭导弹专业)校长。在那个还将火炮奉为“陆军之魂”的年代,导弹无疑是现代化武器的天花板;在朝鲜战场上与先进武器交过锋的向守芝对此有着更深刻的领悟。为此,向守芝更名向守志——向着未来,守土保国,志在强军。
向守志回忆录
1965年任解放军炮兵部队副司令员。
1966年7月,任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首任司令员(政委李天焕【中将】)。上任仅仅一个多月,还未握住“战略利剑”的向守志就被诬以“反革命分子”,遭到撤职、下放农场劳动的处理;爱人和孩子们作为“坏分子”的家属,则被勒令离开北京,到四川的偏远山区安置。
1973年解除劳动改造,1975年复任第二炮兵部队司令员(第四任)、党委第一书记,1977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82年至1990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
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向守志、张玲夫妇在海南
夫人:张玲(1919—2010),原名张勋英,河南省开封市人,享年91岁。
早年在开封中学读书,1937年到太行山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百岁将军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