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区划猜想:淮北划入宿州市,提高宿州影响力!
安徽省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江苏、浙江接壤,东临黄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安徽省辖17个地级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为皖南、皖中和皖北三大板块。其中,皖南以合肥、芜湖等城市为核心,经济实力较强;皖中以阜阳、亳州等城市为核心,经济实力中等;皖北以宿州、淮北等城市为核心,经济实力较弱。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升皖北城市的影响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安徽省区划调整的一个重点。
一、淮北与宿州的地理位置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的北部,地处淮河流域,与山东、河南等省交界。淮北市下辖4个县级行政区,土地面积约为40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290万。淮北市的中心城区靠近宿州市,两市之间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偏西,津浦铁路、京沪高铁穿城而过,是皖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宿州市下辖4个县级行政区,土地面积约为58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580万。宿州与淮北之间有着紧密的经济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由此可见,从地理位置上看,淮北与宿州之间距离近、联系密切,有很强的整合基础。
二、淮北与宿州的历史渊源
淮北地区在古代属泗水国及其附庸的领地。汉武帝时设置泗水郡,淮北地区为其辖地。隋朝大业年间,废泗水郡,改置宿州。由此可见,淮北历史上曾与宿州同属一个行政区划。
淮北与宿州在古代都是水运和盐业的重要集散地。淮北因临淮水而成为南运粮草、北运糖盐的枢纽;宿州有徐霞客称颂的“四大名泉”,盛产“宿州三白”,是全国著名的糖业重镇。可见,两地在产业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近现代,淮北与宿州也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两地居民像“一家人”。比如,宿州的糖果年货到淮北等地销量很好;淮北籍商人在宿州也有一定影响力。淮北与宿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地之间形成了牢固的文化认同和经济依存。
三、淮北与宿州的经济实力对比
1. 经济总量
2022年,淮北市地区生产总值2622.56亿元,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9376.46亿元,前者不及后者的1/3。宿州的经济总量明显超过淮北市。
2. 人均收入
2021年,淮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38元,宿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82元。宿州市居民收入水平也高出淮北市一个档次。
3. 财政收入
2022年1-9月,淮北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工率是105亿元,宿州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4亿元,后者是前者的2倍多。宿州的财力也明显领先淮北。
由此可见,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宿州市的经济实力都明显强于淮北市。因此,将淮北划入宿州管辖,可以增强宿州的综合实力,带动皖北城市的发展。
四、区划调整具体建议
建议国家发改委会同省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拟订方案,明确按照以下思路推进淮北划入宿州的区划调整工作:
1. 淮北市整体划入宿州市,改设宿州市淮北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由宿州市代管。
2. 对原淮北市区内的行政机构和人员进行改革整合,统一纳入宿州市体制内。原淮北市领导班子可适当留用或调往其他部门,以保障改革顺利推进。
3. 稳妥处理好双方在土地、财政、国资、国企、房产等领域的权属划转工作。原淮北市所属各类资产,全部划归宿州市管理。
4. 对宿州市政府内设机构进行适当修订完善,增设相应职能部门,以满足工作需要。
5. 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淮北及其辖县工作,大力支持其经济社会发展,使其在宿州市内享有公平对等地位。
淮北划入宿州后,有利于整合两地优势资源,提升宿州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这不仅符合两地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皖北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