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集团好还是国家电网好(能源集团好还是国家电网好一点)
8月21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公布了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名单。此时距离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名单公布已经过去了近4年。
4年时间里,轰轰烈烈的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如今颇有些冷清之感。反倒是改革之外的综合能源成为市场的风口,火爆一时。
电网公司将综合能源视为战略方向,南网的综合能源公司还要A股IPO。发电集团也不甘寂寞,华电集团发布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行动计划,国家电投更是将综合智慧能源提到了“未来最重要的增长极”地位上。
一个完全看不到盈利模式的业务(相较之下,光伏早期的补贴虽不到位,但账面盈利),怎么就被投资方和市场主体热捧?竞争激烈的发电与电网,谁才是综合能源的真正主导者?
始于电改
2015年的9号文改变了或者即将改变很多企业的命运。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发—输—配—用”电力体系里,虽然最终付费的是用户,但是掌握了“输—配”的电网公司阻隔在发电企业和用户之间。发电企业只需要按照电网公司的计划发出电量,收取上网电价即可。至于用户的任何内容,都与发电企业没有关系。
但是电改之后,发电企业一方面要直接进入售电市场,避免“中间商赚差价”,和用户直接打交道。另一方面,增量配网改革表明电力产业的生产关系要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针对用户的电力服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们也是意识到在电改的大背景下,有更多的业务空间去探索。”原供职于国家电投公司,现任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委会会长的赵风云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当时没有明确具体的叫法,渐渐的在项目摸索中,我们才确立了综合智慧能源的说法。”
一个内核,各自表达
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无论是发电集团还是电网公司并没有过分纠结于谁的概念是“最正统”、“最主流”的。
在华电集团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中,也会有“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平台”。而在南网综合能源公司的IPO招股说明书里,描述所处行业的部分,干脆大段大段都是“节能”的内容,几乎看不到“综合能源”这几个字。
从目前各方的表述来看,综合能源的核心内容是高度一致的。首先是包括以电为核心,包括气、热、冷、水等各种能源类型在内的能源供给。其次是要通过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智能协作、硬件升级、高效运营等方式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第三,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所有服务都来自于用户不同的需求。
以此来看,南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这样把节能当成综合能源的核心,是有欠考虑的。华电虽然名称中没有智能化的部分,但实操中没有忽视以“云计算、大数据 、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国家电投的“综合+智慧”算是在概念上最全的表达。
集体押注为哪般?
一个没有成熟盈利模式的业务,却引得电力市场主体趋之若鹜。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根本上来说,传统的电源投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发电企业是“被迫改变”。宏观上来说,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效率和创新被更多的强调。微观上来说,传统电力系统无论是效率还是盈利上都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新一轮电改已经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未来中国能源增量的部分会更多地由用户侧服务主导来完成。”赵风云说,“不是发电、电网提供什么,用户用什么;而是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能源,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提供什么服务。”
回到开头的配电业务改革。虽然改革进展不容乐观,但配电业务的开放也能够促进企业向气、热、冷等进行渗透。包括独立售电公司随着“价差红利”的退潮,必须思考企业未来的增长点。正是因为有了配电改革,才让独立售电公司进入综合能源业务有了可能。
除了风口,还有障碍
雷军说: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很多人觉得,作为当之无愧的能源风口,综合能源只要解决了盈利模式的问题就能一飞冲天。
这样的想法也许不能说错,但总归是乐观了些。除了盈利模式,综合能源这只“猪”要想飞起来,除了有风,还要长出更多的“翅膀”。
首先就是项目核准问题。电、热、冷、气、储能···还有光伏、风电、燃气轮机、燃气锅炉···不同的商业技术组合,意味着不同的项目要涉及不同的审批流程。
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中,综合能源项目的审批很可能上涉国家发改委,下达区、县政府。其流程之繁琐、过程之漫长、困难之巨大,都足以浇灭投资者的赚钱热情。
据《能源》杂志了解,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综合能源项目在未来实现“打捆”核准的可能性。要是这一步能够实现,确实是能为起飞创造更好的条件。
另一大问题是外联。任何综合能源项目,无论设计的多么精妙,都不能实现100%的自循环。尤其是电力,不仅需要从大电网购电,还要通过大电网卖电。潮流变化毫无规律可循。
这也是电网公司玩命布局综合能源业务的一大原因。以往的工业园区也好、楼宇也罢,无非是明确一个电力负荷罢了。但发电企业搞的综合能源往往各种电源一起上阵,再加上个储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看到这里就比较清晰了。综合能源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是“让中间少赚差价”的电源前置行为。这一下就把电网从“总批发商”、“总代理商”变成了收“固定过路费”的角色。落差之大,让电网难以接受。
但电改未完,综合能源也只是开启了冰山一角。起码有一点值得称道:无论是发电还是电网,都在牟足了劲开拓项目、积累经验、探寻方法。而不会像几年前能源互联网热潮中那样忙着用自己的概念来定义,抢占“大义名分”。
另外,用户们也可能也要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角色了:单纯的低价恐怕不会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搞清楚自己的能源需求,才能在电网or发电递上用能菜单的时候,知道自己该勾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