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馆十大国宝

山西博物馆十大国宝

#讲好中国文化#

01 晋侯鸟尊:

外观和特征:晋侯鸟尊是一件西周中期偏早的青铜酒器,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它的主体造型是一只凤鸟回眸,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有一只小鸟相依,并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方有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整个鸟尊上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

用途和功能:晋侯鸟尊是一种青铜酒器,用于盛放酒液。它在西周时期被用作贵族社交和宴会中的礼器,也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历史意义和价值: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被誉为“晋国之瑞”。它展示了西周时期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创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原型和镇馆之宝,它代表了山西博物院的重要地位。

展览和收藏情况:晋侯鸟尊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是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不允许出国展览。

02 晋侯苏钟:

外观和特征:晋侯苏钟是一套西周时期的编钟,共有16件钟,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钟上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

用途和功能:晋侯苏钟是一种古代乐器,用于演奏音乐。编钟是古代中国的重要乐器,被广泛用于宴会、祭祀和庆典等场合。

历史意义和价值:晋侯苏钟铭文记载了周厉王亲征东国、南国并获得胜利的故事,成为了标榜晋侯功绩的重要标志物。这对于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钟上的铭文也对研究西周的计时历法有一定意义。

展览和收藏情况:晋侯苏钟的两组钟分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这套编钟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03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外观和特征: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是北魏时期的文物,由木板制成,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每块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漆屏上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色彩艳丽,线条清晰。

用途和功能:这件漆屏风作为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用于装饰和陈设。漆屏上的彩绘人物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和价值: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的发现对于美术史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件。它展示了晋隶向唐楷书法过渡的典型,并且被认为是不可多见的北魏书法真迹。作为北朝时期的文物精品,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展览和收藏情况: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是山西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它目前被收藏在山西博物院中。

04 晋侯夫人组玉佩:

外观和特征:晋侯夫人组玉佩是西周时期的玉器,这套玉组佩复原长度约158厘米,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共204件各色玉饰组成。玉饰上的纹饰经过精雕细琢,包括双龙纹、双首鸟纹、人龙合体纹等。

用途和功能:晋侯夫人组玉佩作为周秦时期的佩饰玉,是国君或高级贵族区别贵贱、等级的标志和象征,用于身上的装饰。

历史意义和价值:晋侯夫人组玉佩代表了当时晋国的最高治玉水平,是不可多得的玉中珍品。它的华丽和巧思展示了古代玉器的工艺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展览和收藏情况:晋侯夫人组玉佩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之一。

05 青铜龙形觥:

外观和特征:青铜龙形觥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通体呈龙形,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觥的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盖面饰有龙纹与前端龙首衔接,腹部有涡纹和云纹的装饰,主要纹饰有景纹和蔓龙纹,底部有夔龙纹的圈足。

用途和功能:青铜龙形觥作为古代的礼器,用于盛装酒水和举办仪式。它在古代社会中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历史意义和价值:青铜龙形觥是商代晚期青铜器的代表之一,展示了古代青铜文化的精髓。它的制作工艺精湛,纹饰瑰丽,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杰作之一。青铜龙形觥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考古价值。

展览和收藏情况:青铜龙形觥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是该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作为国宝级文物,它通常在博物馆的青铜器展览中展示,向公众展示古代的青铜文化。

06 娄睿墓壁画:

起源和历史背景:

娄睿墓壁画,是北齐时期的壁画,于1981年在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并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这幅壁画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填补了北齐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空白。

文物的外观和特征:

《鞍马出行图》是一幅长卷式壁画,位于墓道西壁中栏。壁画气势磅礴,技艺精妙,层次分明,构图新颖,人物生动,表情逼真,生活气息浓厚。它展现了墓主人生前显赫的场面以及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

用途和功能:

娄睿墓壁画作为艺术作品,主要用于装饰墓室,表现墓主人的生前生活和墓主人死后的境界。它展示了北齐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具有艺术观赏和研究的功能。

历史意义和价值:

这幅壁画代表了北齐绘画的最高水平,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北齐壁画的空白。它被视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绝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作为国宝级文物,它对研究北齐时期的艺术、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览和收藏情况:

娄睿墓壁画现藏于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被视为国宝级文物。它可能在博物馆内进行常设展览,供人们观赏和学习。

07 晋侯猪尊:

起源和历史背景:

晋侯猪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被认为是商周时期三件猪形器物之一。它于2000年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晋侯燮父夫人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这件猪尊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文物的外观和特征:

晋侯猪尊是一件猪形青铜器,通高22.4厘米,通长39厘米。它的造型栩栩如生,猪嘴凸出,嘴角露出獠牙,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猪尊的盖面装饰有目雷纹,腹部两侧有圆形凸起,装饰有火纹和变形兽纹。

用途和功能:

晋侯猪尊是一种盛酒器。作为青铜器,它在古代宴会和祭祀仪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态独特,设计精美,以其独特的造型和雕刻技巧彰显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历史意义和价值:

晋侯猪尊作为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它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珍贵遗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作为国宝级文物,它对于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览和收藏情况:

晋侯猪尊现藏于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之一,向公众展示和保护。它可能在博物馆内进行常设展览,供人们观赏和学习。

08 虞弘墓石椁:

起源和历史背景:

虞弘墓石椁是隋代的汉白玉石椁,被认为是国宝级文物。它于1999年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的一处隋代古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这个石椁内容非常丰富,由底座、椁身和顶部三部分组成,还有支撑石椁的8只石狮子。椁顶采用罕见的歇山顶式样,内外都雕刻并施以彩绘,其雕刻精细且栩栩如生,展现出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这件石椁的精美雕刻体现了北朝和隋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证据,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文物的外观和特征:

虞弘墓石椁是一座汉白玉石质的椁,高度约为199厘米,宽度约为26厘米。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底座、椁身和顶部。椁顶采用歇山顶式样,内外都进行了雕刻和彩绘。整个石椁的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展现出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此外,还有8只石狮子用于支撑石椁。

用途和功能:

虞弘墓石椁作为一座隋代的石椁,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安置虞弘的遗体和丧葬用品。作为一种墓葬器物,它扮演了守护和纪念逝者的角色。

历史意义和价值:

虞弘墓石椁作为国宝级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它是研究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也是了解当时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的重要窗口。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风格展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展览和收藏情况:

虞弘墓石椁现藏于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之一,对公众进行展示和保护。在博物馆中,它可能在常设展览中展出,供人们观赏和学习。

09 程哲碑:

起源和历史背景:

程哲碑是东魏时期的文物,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立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呈村。它在清光绪年间被发现,并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程哲碑的高度为120厘米,宽度为68厘米,厚度为25厘米。它可能是一块带有供养佛像意味的墓碑或墓志。这块碑不仅记述了程氏家族的历史功绩,书法气象博大,妙趣横生,代表了东魏时期的典型书法风格。此外,碑阳上的佛教造像和线刻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程哲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山西历代碑刻中的精品,被誉为集造像与书法双绝于一体的东魏第一石刻。

文物的外观和特征:

程哲碑高120厘米,宽68厘米,厚25厘米。它是一块用东魏时期的书法风格刻制的石碑。碑上记载了程氏家族的历史功绩。碑阳部分有佛教造像和线刻,展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用途和功能:

程哲碑可能是一块带有供养佛像意味的墓碑或墓志。它记录了程氏家族的历史功绩,并展示了东魏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

历史意义和价值:

程哲碑作为国宝级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它是研究东魏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对于了解当时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它的艺术价值在于书法的气象博大和独特的风格,以及碑阳部分的佛教造像和线刻。

展览和收藏情况:

程哲碑现藏于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之一,对公众进行展示和保护。在博物馆中,它可能在常设展览中展出,供人们观赏和学习。

10 侯马盟书:

起源和历史背景:侯马盟书是春秋时期的玉石器,于1965年至1966年出土于山西省临汾侯马市秦村。作为国宝级文物,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是该博物院的十大馆藏之一。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又称为"载书"。盟书上的文字是用朱笔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了5000余件玉、石质盟书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达到32厘米,还有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的盟书片。其中可辨识的文字有656件,字数从200多字到10多字不等。盟书的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和古文字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文物的外观和特征:侯马盟书是一种玉石器,主要是以圭形为主体,也有一些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的盟书片。它们上面用朱笔书写着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约信文书。盟书片的大小不一,最长的可达32厘米。文字被刻在玉石片上,颜色一般为朱红色,也有少数为黑色。

用途和功能:侯马盟书是用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的文书。它记录了盟誓的内容和约定,作为一种信守盟约的象征。盟书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维护盟约的有效性和稳定国家间的关系。

历史意义和价值:侯马盟书作为国宝级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它记录了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历史,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和古文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盟书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和证据,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

展览和收藏情况:侯马盟书现藏于山西博物院,作为国宝级文物之一,对公众进行展示和保护。它可能在山西博物院的常设展览中展出,供人们观赏和学习。作为山西博物院的十大馆藏之一,它得到了重视和珍藏。

相关推荐

​河南省这10个县市最穷,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河南省这10个县市最穷,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84

河南省这10个县市最穷,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河南是中国的人口大省,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一个亿,加上河南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其经济发展一直以来也十分引人注目。整体水平在全国...

​50部最近好看的韩剧推荐(持续更新中)

170

50部最近好看的韩剧推荐(持续更新中) 个人蛮喜欢看 韩剧 的,所以到处找啊找的,把看过的觉得 好看的韩剧, 和别人推荐的 好看的韩剧 罗列了一下,有爱看 韩剧 的MM来问我,所以...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8县(市)概况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8县(市)概况

170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8县(市)概况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州府驻康定市。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东临雅安市,南连凉山州,西南与云南省交界,西与西藏自治区...

​山东大学历任校长

​山东大学历任校长

150

山东大学历任校长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阿富汗的难民为什么不选择来中国?

​阿富汗的难民为什么不选择来中国?

108

阿富汗的难民为什么不选择来中国? 8月20日,由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召开了一次例行记者会。会上有外国媒体记者提出来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此次阿富汗大规模撤离行动中方是否会...

​世界十大神秘天书之《红书》

133

世界十大神秘天书之《红书》 《红书》位列“世界十大神秘天书”之一,由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手绘插图,详尽记录梦境、灵魔与精神的追寻历程,它像是一本隐秘而绝美的日记。...

​走进沈阳之铁西区

​走进沈阳之铁西区

186

走进沈阳之铁西区 作为生活在铁西的一员,带大家深入了解大铁西。以下内容来自政府网。 一、铁西概况 铁西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老城坐拥一环二环繁华...

​1999年河北“黑老大”张宝林覆灭记

​1999年河北“黑老大”张宝林覆灭记

83

1999年河北“黑老大”张宝林覆灭记 提起孙红雷在某剧饰演的黑老大“刘华强”,大家往往会想到那几句经典台词: “这瓜保熟吗?” “跟我刘华强比,你有那个实力吗?” “不气盛...

​射雕三部曲介绍

​射雕三部曲介绍

72

射雕三部曲介绍 《 射雕三部曲 》是作家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中最先发表的三部长篇小说的统称[1]。这三部中角色与情节有一定的连贯性,依背景时间顺序分别是[2]: 《射雕英雄传》(...

​风靡全球的莱美课程到底是什么?课程最全解析

113

风靡全球的莱美课程到底是什么?课程最全解析 风靡全球的莱美到底是什么来头?不仅让会员疯狂,而且让若干健身房抢着为他买单! 它起源于新西兰,风靡全球100多个国家,目前在...

​形意拳高手,武痴“薛颠”传奇

​形意拳高手,武痴“薛颠”传奇

57

形意拳高手,武痴“薛颠”传奇 老阳按:说起形意拳不能不说李存义,(具体可参考单刀李,形意拳大师李存义传奇一文)说起李存义,就不得不谈谈他的弟子,形意拳高手薛颠。薛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