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北京女子图鉴》相比,真实的北漂是什么样?你北漂是为了什么
导语:
这两天稍微看了眼《北京女子图鉴》,越看越生气,女主角陈可依在这部剧里一共被安排了"11位男友" ,女主自身的条件和奋斗过程却被弱化。
在北京待了很多年,身边小有成就的女性没有一个是靠男性走上的开挂道路,想问问在北京打拼的你们,你们了解的真实的北京女性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网友一:
说起北漂,特别是妹子肯定不是和剧中那样,可能某些人是吧,但是就普通女孩来说肯定不是的。我认识的一个小姐姐,88年的,去年还没结婚,今年就不知了,她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北漂女孩。
她来自安徽的小地方,家里有个残疾的哥哥,而她妈妈也是蛮多病痛的,她真的是一个人撑起一个家。本科时读的美术设计,毕业以后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中途准备换工作的时候,公司给加了工资,现在应该有1万多快2万工资了吧。
她白天在广告公司做设计,晚上就接私单,一个logo800块,一个户外广告设计稿就几千左右,一个星期几乎有几天需要熬夜。然后除了做设计,有时还做一些简单的类似淘宝达人的兼职。
再后来和她聊天,才知道,她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才70平方,也要几百万,还是很郊区。之前她就跟我说,她以后是要买车买房的。那时就感觉这个女的真的很努力,而且有时还听说她妈妈住院做手术就要4万块,她那次就说一下子就给她了,自己没什么钱用了。
她也不靠男人,这些年就自己踏踏实实的过来了,每个月3000-4000的房贷,然后自己租房子,每天上班运动排行榜都看到要走1万步左右。
其实如果我是她身边的人,知道她的故事,或许能写出一部比《北京女子图鉴》更真实的剧本,这才是真的《北京女子图鉴》。
像她这样的女孩子,其实北京很多,几乎群像都是这样的,而不是和剧中那样,去哪里都靠男人,要什么都是靠一时的运气,和旁人的优待。
网友二: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说,“假如你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巴黎换成北京,就是大多数姑娘的整个青春。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姑娘看《北京女子图鉴》会忍不住湿了眼眶。
我想大部分女孩都想过靠男人, 也都有过虚荣心,希望有个男人可以帮助他实现一切。
一个女孩子,单枪匹马闯北京有多难?女主人公拖着行李住到老乡佳佳的家里,没有想到,多年前就来北京的佳佳,外表看起来时髦又洋气,却租住在半地下室,花800块买一只假的Gucci,为了一条裙子可以对男人处心积虑撒谎+撒娇。
然后她借佳佳认识了吴总,被吴总带着去见识北京的高端饭局,体贴地帮她挑蟹肉,开车门,她的眼睛在一只漂亮杯子上多停留了几秒,饭局结束马上就收到那个杯子作为礼物。
当她心动地以为爱情来临的时候,吴总往自己衬衫上喷白酒,大方地承认“老婆管得紧”。原来她只是老男人饭局上的一道点心。
后来的她,交了一个多金男友,穿一千多块的bra,背几万块的包。
可是我敢肯定,女孩子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才会明白男人是靠不住的。
想要在北京真正活得好,你必须彻底断掉依靠男人的念头,因为你为此付出的时间机会和试错成本,可能比自己去踏实奋斗多得多。
就像女主说的,“在北京,除了你自己,谁也不知道谁几斤几两。”
网友三:
朋友时常会跟我说,好些前年,他在夜色中看着北京的万家灯火,心里想,什么时候,能在这个城市里有一间自己的房。
那时,我们都刚来北京不久,我住在宾馆的半地下室里,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还没顾上想房子的事儿。十几二十年过去,按户籍算,我早就北京人了。
其实很早,我就想着要逃离家乡,而且早早地,就为自己选定了职业:记者。
因为目标很明确,所以,每个假期,我都在新闻单位实习。然后实习的时候,报社的领导建议我读研。
读研是一个缓冲,让我确认以后的去向。去北京,去那家新闻系学生心中的理想大报。信心就是这样,在一点点的成功中慢慢培养起来。两年后,我再次以实习生的身份,开始在心仪的报社实习。
后来我留在了北京,进了想进的报社,开始“北京人”的生活。
没有房子,租住在单位对面宾馆的半下室里。后来,和人合租了一套房。那时候年轻,基本没想过买房之类的现实生活;那时候的媒体,也还算不错的工作,能养活自己,不会颠沛流离。
再再后来,基本比较顺利,按班就搬地走到现在。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地学习,绝对没有依靠任何人,特别是男性。
每个生活在北京的人,尤其是女性,都有自己的故事,但那故事一定不像《北京女子图鉴》那样,都是依靠男人。这个世界,最可靠的其实是自己,没有人能陪你帮你一辈子,除了你自己。
我承认,靠男人实现梦想也是一种本事,可我缺少这种能力,我也不想靠这种本事给自己的赢得自己的人生。
网友四:
我不是女性,但确实生活在北京,身边也见过太多的北京女子的样子。
首先,抱着很高的期待想看这部剧。但是还是与想象有些差距的 。
有些很真实的情节,比如陈可刚来北京时经历的所有,相信每一个北漂都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影子。
但是也有很不真实的情节,女主就好像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一样,身边不断的遇到贵人相助。
只看完六集,光女主身边的男生就换了四个。每一个都能在人脉,找工作,加薪等地方帮到自己。
然而现实是什么呢?在这座闪光的城市,并不缺漂亮女生,智商高情商高长得又好看的我们办公室都有好几个。
北京更多的女性也并没有那么多的他们外来支援,有的只是他们自己,(当然不排除走捷径的)他们必须单枪匹马的在这个城市杀出一条路,大家也都知道的水准,自己都只是普通人,不是白富美, 也没有那么多遇到白马王子的时候。
也没有那么多女生买得起lv包,买的起北京的房子,也不会活得多么精致。有个漂亮的小姐姐连脸都没洗就敢来上班,你知道吗?(因为加班太晚了)大家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
人生从来没有捷径。你想要的,自己去闯出来,“那双可以去参加舞会的水晶鞋,既然全城的女孩都在抢穿,那我不如自己挣钱买一双,或许能到达得更快。
网友五:
前两年,就有报告显示,51.9%的北漂选择留在北京,其中在京居住超过3年的人口占据30.5%。而本科以上学历、初入社会的青年人位居“北漂”榜首。
“回家可以过的更好,你为什么选择留下?”这是北漂问卷调查中曾出现频率最高的一道社会话题。
而答案,也五花八门。青年人说“因为梦想”,中年人答“为了生计”。但不管怎样,选择了北京,就意味着也选择了野心和梦想。
在这里,或许你也曾是《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陈可:是不甘心趋于平淡、独自一人前往大城市的北漂一员;是初入职场时会说“期望薪资6000”的愣头青年(注:2008年北京月平均工资在3700左右);是独自一人流落街头、无地可去的穷毕业生;是职场中“站错队”、被领导刁难的新职员.......
镜像人生,可以说是《北京女子图鉴》目前“走红”网络的重要原因。编剧通过塑造陈可只身一人来京打拼来映射当下一批北漂青年,通过“现实”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欣喜的是,《北京女子图鉴》做到了现实,它没有像以往都市剧般只聚焦“谈情说爱”;但遗憾的是,隔靴搔痒的“陈可北漂”并不能代表一众北漂青年!
其实,关于北漂,小编觉得可以把焦点放在初来乍到的找房、找房过程中的黑中介、上下班挤地铁的拥挤、合租房里的百态人生、职场中的处世之道......这些似乎才是北漂一族的真实经历,而不是“几个男人”、“几个贵人”相助,人生就走上巅峰的顺风顺水。
网友六:
艺术毕竟会高于生活、略夸张于现实,其实真正的北漂无外乎就是生活的柴米油盐和工作的酸甜苦辣。
无论是北漂还是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我见过的无非两种类型,家庭或经济条件的好与坏决定他们的事业和生活。
现实中条件好的到了一线城市,租房不需要翻来覆去的找,因为他们有经济条件,然后再依靠关系进入不错的公司,然后是过着人在异乡的工作生活,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大城市里还是能学到人情世故、社会冷暖,离开了家庭的他们自由度更高了而已。
而另一部分一般都是从三四线城市来到这里的,这些人大都是竞争力不强,人脉关系又几乎没有,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努力想在这个城市站稳,可人事的应酬加上生活的所迫让他们根本没时间去谈理想。
他们只是每天按部就班的省吃俭用,期待着努力后的升职加薪,这些人才是最现实的,因为他们是这座大城市的螺丝钉,大多数永远不会成为榔头。
如果你想在北京扎根,如果遇不到贵人,那就只能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去打拼和坚持,最后要么看懂一切选择逃离,要么获得成功,一辈子留在那里。
欢迎关注《职场江湖一碗汤》,给你讲述和分享更多的职场江湖故事和干货。如果觉得有用,也可以收藏,转发给更多人哦!